齊格勒說:“如果你能夠盡到自己的本分,盡力完成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那麼總有一天,你能夠隨心所欲地從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反之,如果你凡事得過且過,從不努力提升自己,不將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那麼你永遠無法到達成功的頂峰。
懂得感恩的員工絕不容許自己像隻慵懶的小毛驢,抽打一下才動一下,而是化被動為主動,做自己的人力資源主管,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時間與精力,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一個覺得自己做得已經夠多夠好的人不會知道進取為何物,而他的感恩之心也會因此大打折扣。
一個人隻有把自己當成人才看,努力提升自己,才有可能做出較好的業績,成為企業的好員工、同事的好搭檔,最終為領導所賞識和提拔。如果總是做著人人都能做的平庸的工作,自然難以擁有他人不可替代的卓越能力,也難以使自己的地位變得穩固。隻有那些不斷挑戰高難度的工作的員工,才能夠使自己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掘,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飛速的提升,真正成為自己的人力資源主管!
讓感恩成為動力,視優秀為使命
企業中,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必定是視追求優秀為使命的人;而一個不斷用行動去超越自我、去追求優秀的人,也必定能夠得到別人更多的讚賞、信任和支持。
父母疼愛孩子,總是希望孩子越來越好;老師教育學生,也是期盼著學生每天都在進步。作為子女、作為學生,我們最好的回報方式便是努力地學習,不斷地進步,讓父母、老師看到我們並未辜負他們的期望。
其實,職場中又何嚐不是這樣呢?老板給了我們工作,企業為我們提供了平台,同事認真、熱情地配合著我們的工作,客戶提供了大量訂單……對於他們的這些關心與付出,我們最需要做的便是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完善產品的服務體係,把追求優秀當成一種使命,用行動去超越自己和別人的期望。
每一個員工都希望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認可。沒有人願意一事無成,也沒有人願意在自己的工作中找不到實現自我價值的台階就退步或者是離開。
把追求優秀看成是一種使命對職場中的人來說很重要,因為自我滿足就意味著停滯不前,一旦一個人自以為工作做得很出色了,那麼他就會故步自封,難以突破自我,慢慢的,他就會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經常問一問自己,在工作中是不是還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可能。對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個細節,我們都要有追求精益求精的態度。然而,許多員工因為不懂得感恩,對工作持有“適可而止”的態度,凡事淺嚐輒止,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如此糊弄工作,又如何能夠獲得成功?
這裏有一組數據,會讓在質量方麵“適可而止”的人大吃一驚。
如果99.9%就算夠好了的話,那麼,在美國——
每年會有11.45萬雙不成對的鞋被船運走;
每年會有20077份文件被美國國家稅務局弄丟;
每年會有25077份文件封麵被裝錯;
每年會有2萬個處方被誤開;
每年將有55077盒軟飲料質量不合格;
每天將有3056份《華爾街日報》內容殘缺不全;
每天會有12個新生兒被錯交到其他嬰兒的父母手中;
每天會有2架飛機在降落到芝加哥奧哈拉機場時,安全得不到保障;
每小時會有18322份郵件投遞錯誤;
……
99.9%的合格率尚且如此讓人觸目驚心,而很多員工根本還沒有達到這一合格率。我們能夠用這樣的服務去回報我們的企業與客戶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