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裏奚,百氏,字裏,名奚,春秋時秦國大夫。

在秦穆公之前,秦國隻不過是地處西北的一個小國,西周滅亡後,秦曾幫助周平王建立東周,所以被正式冊封為諸侯國。秦穆公登基的第六年想和晉國聯婚,那時正當晉獻公在位,就答應把長女伯姬許配給他。伯姬是申生的同母妹妹,比重耳和夷吾年齡都小。第二年,晉獻公攻破虞國,占取其土地。又把虞國的俘虜約100人當做伯姬的仆人,陪嫁到秦國去。

陪嫁的人當中,有一個名叫百裏奚的,本是虞國的中大夫,是個有本事的人,伯姬想把他帶到秦國去,讓他輔佐穆公。但百裏奚不知道伯姬的心思,走到半路,就偷偷地逃到了楚國去。

穆公迎娶伯姬後,沒有見到百裏奚這個人,心裏非常奇怪,公子摯就說:“百裏奚是虞國的舊臣,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地方。”

公孫文卻說:“我在晉國的時候,百裏奚的賢名早就如雷貫耳了。這個人懷才不遇,所以才如此落魄!”

秦穆公就問:“如何才能請到百裏奚?”

公孫支說:“聽說百裏奚目前正在楚國替楚王牧馬。大王可差人到楚國,聘他回來。”

秦穆公想用重金聘他回來。

公孫支卻反對這麼做,說:“主公用重金禮聘他,不就等於告訴楚王,百裏奚是難得的人才。楚王會將他交給你嗎?不如先以罪名逮捕,再用很輕的代價將他贖回。可以效法管夷吾脫身於魯的做法。”

穆公就依公孫支的計策,以“逃媵”的罪名逮捕百裏奚,又用五榖,即五張黑色公羊皮將他贖回。楚王毫不猶豫地用囚車把百裏奚送到秦國去。

百裏奚到達秦國後,秦穆公就迫不及待地召見他。一見麵,秦穆公就問:“老先生今年貴庚?”

百裏奚說:“正好70歲。”

穆公歎息說:“唉!你已經老了!”

百裏奚卻不以為然反駁地說:“當年周文主禮遇呂尚時,呂尚已有80了,我今日遇到主公時,比他還要小呢!”

秦穆公頓時醒悟,急忙走下堂前,扶百裏奚上座,虛心地請教他如何治國。

百裏奚見此情景,感動得熱淚盈眶,急忙跪下謝恩。然後,他詳細地分析當時的列國形勢,並闡述了應對措施,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一連說了三天。穆公十分高興,就拜他為上卿。人們因為他是以五張黑色的羊皮贖回的,就稱他為“五穀大夫”。

百裏奚得到穆公的寵信,他積極地向穆公推薦了一個賢士。他向穆公說:“主公以為臣下是個人才,其實臣下的才能遠遠不如蹇叔,如果蹇叔擔任上卿,臣下情願輔佐他。”

穆公問:“不知蹇叔有什麼才能?”

“蹇叔是臣下的摯友,他足智多謀,可惜懷才不遇,至今默默無聞。”

然後百裏奚就說起他們倆的故事來。百裏奚早年在齊國流浪時,因窮困而淪為乞丐。有一次遇到蹇叔,一見如故,相見恨晚。蹇叔就和他結拜為兄弟,留他住下。

後來齊公子無知殺襄公,自立為王子,欲學賢君招攬人才,於是懸榜招募謀士,百裏奚有點心動,蹇叔就勸他,說無知是非法即位,不會長久的。百裏奚因此沒去,後來事態的發展正如蹇叔所預料。

以後又聽說周王子喜愛鬥牛,宣布凡是善於養牛的,都封高官。百裏奚就辭別蹇叔往周邑去。周王於果然十分欣賞百裏奚,想用他為家臣。

蹇叔又勸告百裏奚說:“周王子誌大才疏,而且有圖謀不軌之意,賢弟若跟隨他,無疑是自取滅亡”

後來百裏奚回到虞國,蹇叔與他同行,因宮之奇的引薦,百裏奚成為虞國的中大夫,蹇叔又勸告百裏奚說:

“我看虞君的為人,目光短淺,俗不可耐,恐怕有亡國之禍,不如投奔他國吧!。”

但是百裏奚當時狀況窘迫,竟然舍不得離去。蹇叔很同情地說:

“賢弟因為貧困而仕宦,我能理解。不過,危邦不入,所以我想離去。如果有一天你想到我,請到宋國鳴鹿村找我吧!”

秦穆公聽到這裏,就急忙派公子摯拿著百裏奚的親筆信去聘請蹇叔。蹇叔見是百裏奚的親筆信,又看到公子摯態度謹慎,他自己也曾聽說過秦穆公素來禮賢下士,於是就決定前往秦國。

穆公封蹇叔擔任右庶長,百裏奚擔任左庶長,稱為“二相”。

穆公又聽說百裏奚之子孟明視和蹇叔之子白乙丙兩個人,都善於帶兵打仗,就封他們為將軍。公子摯又推薦驍勇善戰的西乞術,穆公也召來重用。後來這三位並稱“秦國三將”。百裏奚和蹇叔、由餘等,忠心耿耿,共同幫助秦穆公建立了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