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極了!夫人裝出一副欣喜的模樣,向重耳撒嬌說:“其實剛才隻是試探你一下,看你到底是愛國家,還是愛我。你走,表示有誌氣,不走是戀著夫妻之情。這個酒,本來是要替你餞行的,現在卻是為了留下你而準備的。那麼,就讓我敬你一杯吧!”
重耳喜出望外,便一杯又一杯地痛飲著,夫人頻頻在旁勸酒,重耳公子被灌得酪酊大醉。夫人知道時機成熟,就吩咐狐偃等人,將重耳抱上車去,看著車子開動,她的淚珠不禁奪眶而出。
狐偃等人趁著天黑,急急忙忙地趕路,大約走了五六十裏路,隻聽到雞叫聲四起,東方泛白,已是黎明時分了,重耳才在車上翻身,覺得睡榻動搖不安,自以為還是在宮中,就叫宮人說:“來人呀!快扶我下床。”
狐偃覺得好笑,回答說:“這是車,不是床!”重耳睜眼一看,見是狐偃,知道自己“中計”。但他已是無可奈何了。
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把重耳當做貴賓,還用招待諸侯的禮節招待他。
有一次,楚成王在宴請重耳的時候,開玩笑地說:“公子要是回到晉國,將來怎樣報答我呢?”
重耳說:“金銀財寶貴國有的是,叫我拿什麼東西來報答大王的恩德呢?”
楚成王笑著說:“這麼說,難道就不報答了嗎?”
重耳說:“要是托大王的福,我能夠回到晉國,我願意跟貴國交好,讓兩國的百姓過太平的日子。萬一兩國發生戰爭,在兩軍相遇的時候,我一定退避三舍。”(古代行軍,每30裏叫做一“舍”。“退避三舍”就是自動撤退90裏的意思。)
公元前636年,流亡了19年的重耳回國即位。這就是晉文公。
後來楚國與宋國發生了戰爭,楚國派大將成得臣率領楚、陳、蔡、鄭、許五國兵馬攻打宋國。宋襄公的兒子宋成公到晉國討舊兵,晉文公的大臣們說:“楚國老是欺負中原諸侯,主公要扶助有困難的國家,建立霸業,這可是時候啦。”
晉文公派出大軍,浩浩蕩蕩去救宋國。
楚成王本來並不想同晉文公交戰,聽到晉國出兵,立刻派人下命令叫成得臣退兵。可是成得臣以為宋國遲早可以拿下來,不肯半途而廢。他派部將去對楚成王說:“我雖然不敢說一定打勝仗,但也要拚一個死活。”
成得臣立即下令,催動全軍趕到晉軍駐紮的地方去。
楚軍一進攻,晉文公立刻命令往後撤。晉軍中有些將士想不開,說:“我們的統帥是國君,對方帶兵的是臣子,哪有國君讓臣子的理?”
狐偃解釋說:“打仗先要憑個理,理直氣就壯。當初楚王曾經幫助過主公,主公在楚王麵前答應過:要是兩國交戰,晉國情願退避三舍。今天後撤,就是為了實現這個諾言啊。要是我們對楚國失了信,那麼我們就理虧了。我們退了兵,如果他們還不罷休,步步進逼,那就是他們輸了理,我們再跟他們交手還不遲。”
晉軍一口氣後撤了90裏,到了城濮才停下來,布好了陣勢。
楚國有些將軍見晉軍後撤,想停止進攻。可是成得臣卻不答應,一步緊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晉軍遙遙相對。
大戰展開了。才一交手,晉國的將軍用兩麵大旗,指揮軍隊向後敗退。他們還在戰車後麵拖著伐下的樹枝,戰車後退時,地下揚起一陣陣的塵土,顯出十分慌亂的模樣。
成得臣一向驕傲自大,不把晉人放在眼裏。他不顧一切地直追上去,正中了晉軍的埋伏。晉軍的中軍精銳,猛衝過來,把成得臣的軍隊攔腰切斷。原來假裝敗退的晉軍又回過頭來,前後夾擊,把楚軍殺得七零八落。
晉文公連忙下令,吩咐將士們隻要把楚軍趕跑就是了,不再追殺。成得臣帶了敗兵殘將回到半路上,自己覺得沒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殺了。
晉軍占領了楚國營地。把楚軍遺棄下來的糧食吃了3天,才凱旋回國。
晉國打敗楚國的消息傳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認為晉文公立了大功。周襄王還親自到踐土慰勞晉軍。晉文公趁此機會,在踐土給天子造了一座新宮,還約了各國諸侯開了個大會,訂立盟約。這樣,晉文公就當上了中原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