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辦公室人員體質評估與健身方案概述(一)(1 / 3)

第一節 辦公室人員工作特點與現代文明病

一、辦公室人員工作特點

辦公室人員是一個廣泛的群體,並且這個群體正在日漸龐大。辦公室人員大多屬於腦力工作者。腦力工作比體力工作更加耗費精神和能量。由於工作的繁忙和腦力工作者大多年富力強,自認為身體屬於“健康”而往往忽視對自己身體的保養和鍛煉,使身體機能存在著方方麵麵的隱患。事實上,在他們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處在“亞健康”狀態。辦公室人員常因工作忙、時間緊張、缺少場地等原因,無法堅持健身鍛煉。大部分辦公室人員需要長期伏案工作,這些長期伏案工作的辦公室人員,由於肢體活動的機會很少,慢慢地會使整個肢體的新陳代謝功能減弱,影響身體的健康。首先,久坐使心肺活動不足,功能減退,易患各種心血管及呼吸係統疾患,如冠心病的發病率,腦力勞動者就比體力勞動者高得多。國外一項調查表明,體力勞動者出現高血壓病的年齡比久坐工作的腦力勞動者晚10~15年。其次,久坐彎腰,盆腔血液循環不暢,痔瘡發病率大大增加。再有,長時間靜坐,全身各部分肌肉活動不足,肌力減弱,肌肉慢慢萎縮。由於運動不足,還容易導致發胖、消化不良、坐骨神經痛、神經衰弱等疾病。長時間的坐位作業使辦公室人員的頸、肩、腕、腰等身體器官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疾病或隱患。

加之經濟金融活動中業務量的增大和行政事業單位管理事務的增長,使得辦公室工作中電腦文字和數據處理、複印及其他技術設施連帶發展,使辦公室用品對辦公室人員健康的危害已在世界範圍內大大增加。此外,辦公室建築裝修的聚合材料、油漆、塗料、合成纖維、地毯等是有毒物質的重要來源;密閉的空調使很多辦公室人員產生了“空調病”;以及其他一些因辦公設施引起的疾病。

另外,現代生活中,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壓力前所未有的增大,情緒也就容易緊張。辦公室人員大多集中於現代化科學技術比較發達的地區。他們上街隨時要注意車輛往來,遵守交通規則;在單位裏主管有任務,員工有定額;在家裏要應付公共住宅區鄰裏之間的互相幹擾、糾紛,以及噪音、震動、熱汙染等物理化學因素的刺激,所有這些使他們整日處於高度精神緊張狀態,生活有一種緊迫、焦急、煩惱的感覺。在這種緊張環境中,人們往往會出現乏力、胸悶、頭暈、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容易激動等症狀,進而導致精神緊張,以上都是現代生活中被辦公室人員稍微意識到但卻又被忽視掉的嚴重疾病,統稱為“辦公室人員職業病”。

近年來,由辦公室所產生的職業危害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健康更多的是屬於一種個人行為。本書立足於提高健康意識,通過實際舉證將健康意識切實可行地融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行為中。通過培養人們健康、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和行為,讓每一個人都能擁有健康,享受生活!

本書的第五章對辦公室工作人員的常見職業病進行了歸納,並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健康幹預方法。

二、運動不足導致現代文明病

古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早就說過:“最易於使人衰弱,最易於損害人的莫過於長期不從事體力活動。人不應該怕累而形成懶惰的習慣。”

試驗表明,動物如缺乏正常的高飛或跳躍,就會使內髒器官發育不全,心壁和主動脈缺乏必要的堅固性,承受不了突然升高的血壓。

運動不足極大地威脅著人類健康,缺乏運動的生活方式會給人帶來災難。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的勞動、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100多年前,人類的全部工作有94%是靠肌肉力量完成的,隻有6%靠機器。而今天,在許多發達國家,人們隻有1%的工作靠肌肉活動,而99%的轉到機器上。人們出門有便捷運輸工具代步;日常瑣事有洗衣機、洗碗機、吸塵器等代勞,甚至刷牙也有電動牙刷。加上工作環境自動化、信息化,人們體力活動幾乎化為烏有。社會生產的高度自動化、現代化生產方式,大大減少了人們的勞動強度,且更多地增加了人們的閑暇時間。在閑暇時間內不注意鍛煉身體的人,就易患上肥胖症、高血壓、隱性糖尿病、貧血、腦溢血等多種現代“文明病”。這些病是由於人們長期缺乏運動,心、肺、肝、腎等內髒器官功能降低,肌力下降,植物神經功能失調而造成的,所以也稱之為“運動不足綜合征”。

許多科學家分析,現代人冠心病、糖尿病的發病率增加,除了營養不合理外,運動不足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據調查,活動少的人心肌梗塞致死的可能性比正常人高兩倍,而一天步行一小時以上的人患心髒局部缺血症的可能性比乘車的人少五分之四。著名心髒病學家米亞斯尼克夫在1967年就指出,在從事體力勞動的人中,得心髒病的機率比職員和科學工作者少一半。在日本成年人中,患肥胖、高血壓、隱性糖尿病、貧血等病的所謂“半健康人”,竟達兩千數百萬。德國近30年來,心肌梗塞的患者增加了20倍,每年死於冠心病的人由5~6萬上升到10~20萬人。從生物學、醫學上找原因,就會發現,現代人由於工作場所的體力勞動全部機械化、交通發達、家用電器普及而使體力活動急速下降,原來日需消耗的熱量下降了,而每天飲食所吸收的熱量沒有減少,出現熱量吸收大於消耗的不平衡問題。因為運動少、攝食過量而造成肥胖,肥胖又使機體出現一係列不良現象,如膽固醇和脂蛋白合成增加,動脈發生粥樣硬化病變的可能性提高。由於肥胖使呼吸時隔膜活動受限,心髒負荷增加,肥胖者也容易得高血壓及由此產生的多種心腦血管疾患。

運動不足必然導致體力下降,體力下降就不適應負荷稍大的活動。例如,稍走快些,心髒就像快行的鍾表一樣,感到氣喘氣悶,兩腿無力。有許多人工作之後疲勞得很無餘力再料理家務,這樣下去,很可能會陷於連坐著也要感到疲累的狀態。長期運動不足,還可誘發或加重肥胖症、心肌梗塞等病。

“運動不足綜合征”單靠藥物是無法治愈的,這就使人們不得不在運動鍛煉上想辦法。體育學家和生理學家也開始合作研究怎樣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運動項目,確定運動負荷,以恢複健康、增強體質。這就是現代社會健身運動處方產生的契機,本書將在下一節中談到。美國生理學家庫珀是最先研究健身運動處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