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語言修辭:強化演講藝術的技巧1(3 / 3)

聽眾通過演講活動接受信息主要訴諸聽覺作用。演講者借助口語發出的信息,聽眾要立即能理解。口語與書麵語之間有較明顯的差距。有人說,書麵語言是最後被理解,而口語則需立即被聽懂。與書麵語言相比,口語具有如下特點:首先,句式短小,演講不宜使用過長的冗繁的句子;其次,使用通俗易懂的常用詞語和一些較流行的口頭詞語,使語言富有生氣和活力;再次,不過多地做某些精確的列舉,特別是過大的數字,常用約數。此外,較多地使用那些表明個人傾向的詞語,諸如:“顯而易見”、“依我看來”等等,並且常常運用“但是”、“除了”等連接詞,使講話顯得活潑、生動、有氣勢,如果我們硬性把“鐵鍬”說成“一種由個人操作的手握挖土器”,把“草原”說成是“一個天然的平麵”,這樣做,如果不是故意作難聽眾,有意不讓聽眾理解,那就是特意和自己過不去,使自己的演講歸於失敗。當然,講究表意樸實的口語化,絕不能像平常隨便講話那樣任意增減音節,拖泥帶水,吭吭巴巴,這樣便損害了口語的健康美,破壞了語言的完整性。

(3)語調貼切、自然、動情

語調是口語表達的重要手段,它能很好地輔助語言表情達意。語言若沒有輕重緩急,就難以傳情。同樣一句話,由於語調輕重、高低長短、急緩等的不同變化,在不同語境裏,可以表達出種種不同的思想感情。例如:“啊,多美啊!”用舒緩的語氣可以表達出讚頌之情,如果用漫畫化的怪腔怪調來念,則表現出譏諷嘲笑之意。因此,演講者正確選擇和運用語調對表達思想感情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般來講,表達堅定、果敢、豪邁、憤怒的思想感情,語氣急驟,聲音較重;表達幸福、溫暖、體貼、欣慰的思想感情,語氣舒緩,聲音較輕;表示愉快、責備,語調先強後弱;表示不平、熱烈,聲音先弱後強;表示優雅、莊重、滿足,語調前後弱中間強。隻有這樣,才能繪聲繪色,傳情達意。

語調的選擇和運用,必須切合思想內容,符合語言環境,考慮現場效果。語調貼切、自然正是演講者思想感情在語言上的自然流露。所以,演講者恰當地運用語調,事先必須準確地掌握演講內容和感情。著名電影演員李默然在吉林演講講習班上說:“我主張以情托聲,就是用情感把你的聲音托出來。”他以朗讀艾青的詩《我愛這塊土地》為例,朗誦最後兩句:“為什麼我的兩眼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如果以聲帶情,用大音量讀,可以震動人,但感情不深沉;如果以情托聲,前麵讀的是高昂的,到這兩句突然有一種凝固的感覺,一個小小的停頓,接著小音量地讀,便能把這種“愛得深沉”的感情表達出來。這段經驗之談,正說明了要情動於衷,才能聲形於外。隻有當演講者對所講的內容理解至深,有真情實感,語調才能用得貼切自然動情。

5在訓練中提高表達能力

(1)語音訓練

演講者要想取得良好的發音效果,必須加強語音訓練。“聲乃氣之源”,發音的基礎之一是呼吸。響亮、動聽的聲音與科學的呼吸訓練是分不開的。演講者要善掌握自己的發音器官,自覺地控製氣息。一般來講,采用胸膛式呼吸較好,這種呼吸是通過橫膈膜的收縮和放鬆來進行的,氣量大,能為發音提供充足的動力。平日可結合生活實際進行練習,為正確地吐字發音打好基礎。

吐字發音要做到音節正確、準確,完全符合普通話的發音標準。戲曲藝術所謂的“吐字歸音”訓練,其目的就在於美化音色,使字音純正、清晰、響亮、圓潤,富有表現力。它要求發音時咬準字頭(即讀準聲母),吐清字腹(即讀清韻頭、韻腹)和收準字尾(即讀準韻尾)。“吐字”時,發音力量集中於“字頭”上,“歸音”時要讀準每個音節的韻尾,即要求“到位”。總之,發音時要正確把握住每個音節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演講者平日要經常進行這方麵的訓練。同時,為了做到語句流暢,幹淨利落,出口成章,可根據自己的發音難點,選擇一些繞口令和有一定難度的語言片斷,進行快口訓練,力求做到吐字準確、快速、流暢,快而不亂,語氣連貫,不增減詞句。

音量大小變化有利於準確地表達思想感情。演講者要學會準確地控製和把握音量大小的變化。在情感激蕩的地方,意思重要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同時,音量大小變化也要恰當、適度,不能大到聲嘶力竭,也不能小得無法聽清。此外,演講者平日還要學會準確地把握高音、中音、低音的運用規律,以便恰如其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高音具有高亢、明亮的特點,多用來表示驚疑、歡樂、讚歎等情感;中音比較豐富充實,多用來表示平和舒緩的感情;低音則比較低沉、寬厚,多用來表示沉鬱、壓抑悲哀之情。這些訓練最好是通過朗誦進行。

(2)語調訓練

語調包括停頓、重音、升降、快慢等要素。語調訓練是口語表達訓練的重點和難點。演講者應在這方麵加強訓練。

①頓挫

在口語表達中,停頓既是一種語言標誌,也是一種修辭手段。同樣一組音節,因停頓不同,意思完全不一樣。例如:“我讚成他也讚成你怎麼樣?”可以說成:“我讚成他,也讚成你,怎麼樣?”也可說成:“我讚成,他也讚成,你怎麼樣?”兩種停頓,表達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意見。可見,停頓不隻演講者在生理上正常換氣的需要,也是表情達意的需要。停頓得當,不僅可以清晰地顯示語意,而且可以調節語言節奏,給聽眾留下回味的餘地。

停頓不當,往往影響語意的表達。例如:“懷寧縣大膽!更新用人製度。”在“大膽”後停頓就會令人莫名其妙。按原意應在“縣”字後停頓才妥。又如“班禪大師、趙樸初、×××等參加了座談會。”這一句中“班禪大師”、“趙樸初”與“×××”係並列關係,用頓號隔開,念時需要停頓。如果在“班禪大師”後不停頓,念成“班禪大師趙樸初”就是大錯特錯,把並列關係變成了同位關係了。可見,當停則停,不當停則不停,不可濫用。此外,在演講中,停頓太少、太短,或過多、過長,也都會影響思想感情的正確表達。

②輕重

說話的聲音有強有弱。用力大,氣流強,聲音就大,就重;用力小,氣流弱,聲音就小,就輕。每個句子都是由詞語構成,每個詞語在句中的表意作用各不相同。在演講時,人們常常把某些詞語講得比一般詞語重些或輕些,這樣便能起到強調突出的作用。利用聲音的強弱對比、重讀或輕讀某些表現重點內容的詞語,從而起到強調突出作用,這種口語表達技巧就是重音。若按聲音強弱劃分,重音可分為輕讀型重音和重讀型重音,凡讀音比一般詞語音輕些的叫輕讀型重音,凡讀音比一般詞語讀音重些的叫重讀型重音。例如:“如果世界上真有不知疲倦的人,那就是我們抗洪搶險的戰士們!“不知疲倦”、在長江堤岸的日日夜夜,他們休息的最少最少。應采用重讀型重音來讀,讀得重而深厚,而“最少最少”宜采用輕讀型重音來讀,讀得輕而深沉。

若按表現思想感情、內容重點或句子語法結構來劃分,重音可分為感情重音、邏輯重音和語法重音。例如:

我深知:自己沒有當官的本領,更沒有“爭官”的嗜好。

我隻想:要老老實實地幹好本職工作,自己的一舉一動要對得起良心,對得起群眾。

“深知”和“隻想”宜采用輕讀型重音,表達出誠摯懇切的感情;”沒有”、“更沒有”宜采用重讀型重音,表示強調,突出清廉正直品德;“老老實實”、“幹好”用重讀型重音,突出全心全意、踏踏實實工作的精神;“一舉一動”宜用一字一頓的重讀,與後麵接連兩個重讀“對得起”相配合,顯示出襟懷坦白的胸懷。這些詞語的重讀,既突出了語句的輪廓,也顯示了語言的感情層次和內在邏輯關係。一般來講,表示複句的關聯詞語和具有修辭特征的詞語重讀。

③抑揚

語調有高低抑揚的變化。同一句話,往往因為語調不同,表達的意思也大不一樣。同樣一句“今天是星期天”,用平直調子念,表示直陳其事;若用高升調來念,則表示出疑問驚訝之情。演講者要熟悉各種語調的特點,掌握語調變化的規律。

事實上,在實際運用中,語調升降變化情況十分複雜,演講者要充分把握演講時自身的潛意識,把握演講內在思想和感情脈絡。這樣才不會錯用語調,導致言不及意,語不合情。

④緩意

語速的變化也是表情達意的重要手段。演講的速率不能太快。太快,一則聽眾難聽懂,二則也使人產生懷疑,認為演講者怯場。因為從頭膽怯時往往會語速較快。當然講話也不能太慢。太慢就顯得拉腔拖調,給人以愚笨、遲鈍的感覺。但演講的速率不能總是“一嶄齊”,要做到急緩有致。語調的快慢,往往與表達內容、環境、氣氛、心理情緒、修辭手法以及句段重要與否有關。根據內容的要求和感情表達的需要,演講的速率一般可分為快速、中速、慢速三種。

請讀下麵這段演講詞,注意語調快慢的變化。(浪線表慢速,直線表快速,其餘表為中速。)是啊,雕塑家奉獻莢,有了大衛,維納斯;音樂家奉獻美,有了《藍色多瑙河》、《命運交響曲》;科學家奉獻莢,有了衛星、宇宙飛船;工人奉獻莢,有美的產品;農民奉獻莢,有美的食糧;教師奉獻美,有造福於人類的滿園桃李……而軍人,軍人也在奉獻美,奉獻莢的生活,美的社會,更奉獻個人的利益、生命和家庭。於是,軍人的美便在犧牲中崇高無上,便在奉獻中燦爛奪目!

軍人與大山為伍、與藍天做伴、與碧海相隨;軍人整齊、和諧、剛毅、威嚴;軍人勇於犧牲和奉獻。作為軍人,我們可以自豪地說:美在軍營,美是軍人!這段話,以詩化的語言熱情洋溢地展開出軍人的美,整個基調是抒情,語氣舒緩。前邊一串排比鋪墊,語速較慢,逐層蓄勢。講到軍人的美的本質時,語速逐漸加快,以滿腔熱情,讚美軍人的崇高品質。這樣慢中有快、快慢相間,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和節奏,富有鼓動性和感召力。

演講語速要做到快慢得體,緩急適度,快而不亂,慢麵不拖,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張弛自然,錯落有致。這樣,便能顯示出語言的清晰度和節奏感,使演講具有音樂美。

(3)節奏

對藝術來說,節奏是各種不同要素的有秩序、有規律、有節拍的變化。朱光潛在《談美書簡》一書中指出,節奏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也是心理與生理的統一。它是內心生活(思想感情)的傳達媒介。據此分析,演講者思想感情起伏變化結構的疏密鬆散,語調抑揚頓挫、輕重緩急以及演講者的舉止等要素,有秩序、有規律、有節拍的組合,便形成了演講的節奏。常見的演講節奏有輕快型、持重型、平緩型、急促型、低抑型等,其特點見表。節奏類型主要特點適應範圍輕快型輕鬆,歡快、活潑,語速較快。歡迎詞,祝酒詞,賀詞持重型莊重,鎮定,沉穩,凝重,語速較慢。理論報告,工作報告,開幕詞,閉幕詞。平緩型平穩自如,有張有弛,語速一般。學術演講,座談討論。急促型語勢急驟,激昂慷慨,語速快。緊急動員,反詰辯論。低抑型聲音低沉,感情壓抑,語速遲緩。悼詞,紀念性演講。

總之,語調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並非彼此孤立,總是密切聯係、互相滲透。例如,演講者情緒激動,語調自然高昂,語速較快,停頓減少,重音增強,語勢急驟,形成急促型節奏。

演講的目的是為了打動人,說服人,勸解人,從而達到與演講主題的認識統一。僅僅有優美多變的文辭還是遠遠不夠的。和實際生活中的許多矛盾的解決一樣,演講的策略與技術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欲擒故縱便是這種策略技巧的一個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