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鏗鏘剛勁:演講的結尾藝術2(3 / 3)

我們是繼承的一代,也是發展的一代,我們這一代必將用青春證明,青年是中華的未來!細讀這個結尾,似乎有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親切之感。演講者感情誠摯,語言流暢,思維清晰,充分展示了航空戰線一代新人的堅定信念和嶄新風貌。他們信心百倍,豪情滿懷,充滿了奮發向上的蓬勃朝氣,使人為之鼓舞。結尾最後順勢點明演講題,並揭示出“青年是中華的未來”之主旨,十分圓滿地結束了演講。

李冰是解放軍女戰士,她曾經參加過1994年“北京小姐”的競選,當時發表過《追夢的花季》的動人演講,結尾是這樣的:綠葉需要鮮花陪襯,長城需要基石鞏固。在今天,在人們言必稱“下海”,出門講“打的”、衣著追求名牌的高消費的商品經濟社會裏,更需要大批新一代最可愛的人去投身於保衛祖國、保衛改革開放的繁榮成果的綠色事業之中。正像那首歌中唱的:“說句心裏話……你不扛槍,我不扛槍,誰為保衛咱媽,誰來保衛她!”我堅信,將來會有那麼一天,崇高而神聖的“軍人”這種職業,將成為人們爭先恐後的熱門選擇,時代以軍人為榮,社會以參軍為時尚。那時候,北京的姑娘中流行的將是這樣一句名言:“我自豪,因為我是穿軍裝的北京小姐!”演講者以鮮花襯綠葉、基石固長城的動人詩句,形象比喻新一代軍人甘為“綠色事業”奉獻青春的崇高的精神境界。這個結尾,不但表達了演講者自覺獻身的美好願望,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堅定信念,而且也滿腔熱忱的謳歌了“新一代的最可愛的人”,讚美了“崇高而神聖的”人民軍隊,使人備感親切,並引發崇敬之情。

9在幽默大笑中巧妙結束

用幽默生動的方式結尾,是演講藝術中生動而又精彩的表現手法,隻要運用得當,往往較一般方法能達到更佳的效果。

幽默,具有含蓄的特征,不能赤裸外露,一覽無餘。幽默,不單引人發笑,還要啟人思維,從笑聲中獲得啟迪和教育。演講者必須掌握好分寸,絕不能一味逗笑,近似油滑,否則,就適得其反了。

魯迅先生《在上海中華藝術大學的演講》,以不尋常方式結尾:以上是我近年來對於美術界觀察所得的幾點意見。

今天我帶來一幅中國5000年文化的結晶,請大家欣賞欣賞。(說時一手伸進長袍,把一卷紙徐徐從衣襟上方伸出,打開看時,原來是一幅病態十足的月份牌,引得哄堂大笑。在聽眾的笑聲和掌聲中結束了他的演講。)魯迅先生這種寓意深刻的反語和富有喜劇性的詼諧手法的運用,使得結尾別出心裁,製造了異常活躍和歡樂的氣氛,令人在笑聲中深思、回味。用這種手法結尾,不僅使聽眾對拙劣的藝術品及其危害加深了認識,同時也激勵人們對新藝術的探索和追求。運用這樣的結尾方法要切忌無聊的打諢,油滑,淺薄,矯揉造作。

1926年11月3日,斯大林同誌在《論我們黨內的社會民主主義傾向》報告的結論中,針對反動派代表人物季諾維也夫誇口自己能把耳朵貼在地上聽到曆史的腳步聲風趣地說:很可能事實真是這樣。但有一點還是應該承認的,會把耳朵貼在地上並聽到曆史的腳步聲的季洛維也夫,……卻聽不到這件“小事”:黨早已不理睬反對派了,反對派已一籌莫展了。這一點他們卻沒有聽到。(喊聲:“對!”)

由此應該得出什麼結論呢?結論是反對派的耳朵大概有毛病。(笑聲。)因此,我要奉勸可敬的反對派分子,治一治你們的耳朵吧!斯大林在結論中並未否定反對派們“把耳朵貼地麵上聽”的事實,問題是聽到了什麼?黨的正義聲音振聾發聵,可是他們卻充耳不聞,很顯然是他們的耳朵出了毛病,因此隻能是治治他們的耳朵。這樣的結尾是何等的幽默、風趣,對機會主義分子醜惡嘴臉給予了尖銳的揭露和辛辣的諷刺,同時對全黨同誌也是極為深刻的教育,使大家在大笑之餘引發深思。

1901年11月23日,美國著名小說家馬克·吐溫,應他們國家公共教育協會的邀請,在美國勃克萊博物館作了一篇題為《我也是義和團》的演講。針對沙俄為了節約而要削減學校教育經費,卻不是“把眼下派到滿洲去的三萬軍隊召回國”,他用了生動的比喻結尾:這如同把一條狗身上的尾巴用作飼料來喂養這條狗。它肥不了。我看,支持學校要比支持監獄強。

你們這個協會的活動,同沙皇和他的全體臣民比起來,顯得具有更高的智慧。這倒不是過獎的話,而是說的我的心裏話。馬克·吐溫《我也是義和團》的演講,集中地反映了他對我國人民的深厚情誼和膽識,他不愧為中國人民的偉大朋友。這個簡短的結尾,依然不難看出他那明快、幽默而又辛辣的諷刺之演講風格。沙俄為了維持侵略軍隊不惜削減教育經費,這正好比“把一條狗身上的尾巴作飼料來喂養這條狗”,這個比喻生動詼諧、幽默之至,令人忍俊不禁,實在妙不可言。細細品味,不難看出這是演講者對於沙俄的無情嘲諷和鄙視,也表達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同情和友誼。

道格拉斯是美國廢奴運動的不倦戰士,對美國黑人求得人權和解放做出了巨大努力和貢獻。1957年,他發表過著名的《譴責奴隸製的演說》,結尾非常幽默、尖銳有力:到你走得到的一切地方去吧,盡你的能力去尋找吧,縱然涉足舊世界所有的君主國與專製國家,穿越整個南美洲,搜尋一切社會弊病,當你最終麵對美國的日常現實時,你終於會與我異口同聲地講:說到令人發指的暴行和恬不知恥的偽善,美國真是舉世無雙的了。演講者在結尾時采用了一個極為精彩的“反語”方式,把美國當日殘酷虐待黑人的罪惡行徑給予了尖銳的揭露和嚴厲的譴責。他把其殘酷程度(“令人發指”、“恬不知恥”)說成“舉世無雙”,似乎是稱道,其實是最強烈的控訴和無情的諷刺,這似揚實抑、似褒實貶的手法堪稱幽默結尾的成功範例,不但表現了演講者的非凡膽識和卓越見解,也顯示出他坦蕩、潑辣,既深沉而又明快的藝術風格。應該說,這個結尾十分精彩,鼓動性、戰術性極強。當然,使用幽默方法,必須注意分寸,恰當把握,不能偏離主旨。

10展示個性的活潑結束語

戲院中有一句老話:“從上場和下場的精神,就可以知道他們的本領。”這句話雖然單指演員,然而對演講者也很適用。

不錯,任何事在開頭和結尾,都是不大容易圓滿的。比方說,你去參加一個宴會,在進門時的寒暄以及告別時的態度是不是老練,就可以看得出來!在商場中的應酬,最難的是開頭的順利,以及獲得成功的結果。

在演說中,最重要的一點還是結束時,因為最後的字句,雖然已經停止,但仍在聽眾的耳中旋轉,使人記憶最久!可是初學口才訓練的人,卻很少注意到這一點,他們的結語,常是失之平淡而未能盡意。而對於演說結尾,有許多方式可供我們參考,但所有的方式中,再也沒有比幽默的話,或引用名句,最容易見效。事實上,如果你能引用適當的詩文名句作結束,那就是最理想的,並可獲得希望中的風味,它將顯出高尚優美。

英國扶輪社哈利羅德爵士,在愛丁堡大會席上,對美國扶輪社代表的演說,結語是這樣講的:當你們返家之後,有些人會寄給我一張明信片,就是你們不寄給我,我也會寄給你們每位一張的。你們會很容易知道那是我寄的,因為上麵沒有貼郵票(眾笑)。但在上麵,我要寫一些字,是這樣寫的:季節來了,季節又去了,你知道世間一切都按時而凋謝,但有一件卻永遠伴隨露水般的嬌豔,那就是我對你們的仁慈和熱愛。這幾句詩很適合羅德的個性,並且無疑地,也適合他全篇演講的旨趣,因此,這幾句詩對他是極恰當的。假如是另一個拘謹的人,在發表過一篇嚴肅的演說後,結尾引用這節詩,也許很不適宜,甚至會覺得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