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鏗鏘剛勁:演講的結尾藝術2(1 / 3)

五、鏗鏘剛勁:演講的結尾藝術2

6展望未來的結尾能鼓舞鬥誌

這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結尾方法,或則總括全篇,推出高潮,掀起波瀾,給人以鼓舞;或則點明主旨,升華境界,給人以方向和動力;或則展望未來,抒發情懷,熱烈呼喚,激發人們的鬥誌。這種鼓動號召式的結尾應該說是用得最多、最普遍的一種,不但政治家們大量采用,在現代社會生活講台上,一般人也愛用。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它有極強的鼓舞性,給人以刺激和震撼,並留下久久難忘的印象。這種結尾從形式講,往往多用“同誌們”、“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等呼語,結束大多用動詞“讓”和歎詞“吧”結合,構成“讓……吧”模式。

作為一代傑出政治家毛澤東同誌,在他光輝的曆程中,有過許多極為精彩的演講,在運用鼓舞號召式的結尾方麵堪稱楷模。例如“我們的目的一定要達到!”“我們的目的一定能夠達到!”。在政協成立大會上的《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結尾中,“隨著經濟建設的高潮的到來,不可避免地將要出現一個文化建設的高潮。中國人被人認為不文明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將以一個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現於世界”。“讓那些內外反動派在我們麵前發抖罷,讓他們去說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罷,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這些盡人皆知的經典名言,無疑是值得我們永遠學習和借鑒的。在這裏,我們不妨看看他在《論聯合政府》的演講結尾:成千成萬的先烈,為著人民的利益,在我們的前頭英勇地犧牲了,讓我們高舉起他們的旗幟,踏著他們的血跡前進吧!

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不久就要誕生了,讓我們迎接這個偉大的日子吧!這個結尾,語言流暢精美,感情深沉,內涵豐富。在新中國誕生的前夜,毛澤東同誌一刻也沒有忘記那無數英勇捐軀的先烈,並以他們作為榜樣激發人們前赴後繼去戰鬥,這些飽含深情的話語,有著無窮的威力,能格外打動人心。最後指明勝利方向的偉大號召,簡短有力,幹脆利索,猶如萬鈞雷霆震天撼地,給人傾注了不可戰勝的巨大力量。

在一些抒情色彩很濃的演講中,運用鼓動號召方法結尾的極為普遍。例如,戴芳的《青春,應該閃光》的結尾:今天,我們的祖國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時期。振興中華的曆史責任已經落在我們肩上,革命紅旗已經光榮地傳到我們手中。在祖國這個芳香四溢的大花園中,朋友,你是像蜜蜂那樣辛勤地釀造生活之蜜,還是像蚊蠅那樣追逐腥臭?時代在召喚,人民在期待,我們要用自己的言行來回答,年輕的朋友,莫讓青春負年華,快快奮起戰鬥吧!青春的畫圖要靠自己的言行一筆一筆地繪製,讓我們青春的年華放射出奪目的色彩!讓我們用青春的光彩增添中華民族的光輝。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偉大的祖國一定會重新展現出絢麗多彩的姿色,顯露出她充滿青春活力的麵容,如旭日東升,光芒四射,“飛騰於世界”。這是一篇讚美青春的演講,從結語中不難看出,字裏行間洋溢著生機勃發的青春氣息。語言優美,文采華麗,麵對新的曆史時期,“祖國在召喚,人民在期待”,演講者巧妙設問然後用詩語作答,這無異於把青年朋友的心弦緊緊扣住,使之受到極大鞭策和鼓舞。因此,這篇演講結束後,廣大青少年反響強烈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

鼓動號召性的結尾,其最大特點就在於它的鼓動性、感召性,能給人以力量、信心和希望。因此,這對於熱情似火的年輕朋友很具魅力,他們特別希望借助這種方法,用自己心中的火去點燃別人心中的火,用自己的情去激發別人的情。且看,謝寧在《未來的中國》的演講結尾:我們的民族已進入了一個偉大的複興時期。中國向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邁進的曆史步伐是任何力量也不可阻擋的。

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曆史時代,我們的前人所沒有遇到、沒有解決的許多帶有曆史性和世界性意義的重大問題都需要我們去解決。這是一個需要巨人,並且能夠產生巨人的偉大時代。一個類似歐洲文藝複興之後那樣一種人才輩出、群星燦爛的局麵必將在我國出現。

我們的身上寄托著祖國的未來。無論是在20世紀還是在21世紀,我們這一代人都將成為時代潮流的中流砥柱,我們將為祖國的現代化事業做出具有決定意義的貢獻。

讓我們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宏偉目標努力奮鬥吧!我們偉大祖國的未來是燦爛輝煌的。這個結尾對全文簡潔的概括,既深化了主旨,也升華了境界,把演講推向了高潮。演講者緊緊抓住“熱愛祖國,振興中華”這個中心論題,既述理又抒情,寓情於理,以情動人,既像一首抒情詩,又像一首宏大的交響樂,具有極大的感召力和推動力,使人備受鼓舞。

《自信吧,年輕的朋友》,這是一篇激勵青年為了肩負曆史的重任必須樹立崇高而堅定信念的演講。演講者李寧在結尾中寫道:同學們,人生的道路固然坎坷,但絕不能因為它的坎坷,就使我們健美的軀體變得彎曲;生活的道路固然漫長,但絕不能因為它的漫長,就使我們求索的腳步變得遲緩。歎息的杯盞裏隻有消沉的苦酒,而自信的樂譜中才有奮發的音符。自卑,隻能使你成為生活的奴隸;而自信,卻能使你成為生活的主人!

自信吧,年輕的朋友;自信吧,親愛的同學。在人生的海洋裏,駕著你事業的航船,搖動你奮鬥的雙槳,揚起你自信的風帆,就一定能達到理想的彼岸!這個結尾是頗具匠心的,演講者運用排比、對比、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把語言組織得精美流暢,把自信對人生的意義和自卑的惡果表述得很充分,也很深刻。這個結語高度概括了全篇的議論,用哲理式的推導深化了主旨,猶如進軍的號角,催人奮進,給人以巨大的鼓舞。

我們把這些演講優秀作品略加探究,不難看出,運用抒情格調的鼓動號召式結尾的比比皆是,這恐怕同他們熱情奔放、蓬勃向上的年齡特征有關聯。我們不妨再來舉一個實例,趙懷遠的《拚搏之歌》,從中國女排勇奪桂冠破題開講,接著深刻論述了“為振興中華而拚搏”的道理,最後結尾是:望著這鏤刻著我們歡樂與艱辛的金牌,回想那逝去的難忘年月,此刻我感到自己真像一滴水。是的,我是一滴水。在祖國奔騰澎湃的江河之中,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滴水。但當我們每一滴水都凝聚在一起時,我們就彙成那巨大的洪流,唱著時代的讚歌,一瀉千裏,滾滾向前。

“毋忘團結奮鬥,致力振興中華。”年輕的朋友們,把我們的聰明和才智,投入到振興中華的洪流中去吧!拚搏,再拚搏!讓飛旋的馬達再為我們時代來一個不斷突破的高速度!讓隆隆的軋機再為振興中華奏響一組鏗鏘昂揚的樂曲,讓拚搏之歌響遍全中華!演講者滿懷著深沉而又摯熱的情感,用清新流暢的語言,闡發並深化了“為振興中華而拚搏”的鮮明主旨,首尾呼應,結構完整,號召有力,通讀全文使人難以抑製內心的激越之情。7以名言結尾能深化主題

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臘著名學者亞裏斯多德就把權威看做是使人信服的三大手段之一。對於權威人士或者名人,人們似乎已經形成了崇拜的心理定勢,社會生活中的所謂“權威效應”、“名人效應”就是這種心理定勢的反映。因此,用名人名言、權威格言做結尾,不僅能極大地增強演講的說服力和感召力,而且也可以把演講推向高潮,並取得最後成功。

請看,周恩來同誌《在上海魯迅逝世十周紀念會上的演說》的結尾:魯迅先生曾說:“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魯迅先生的方向,也是魯迅先生之立場。在人民麵前,魯迅先生最痛恨的是反動派;對於反動派,所謂之千夫指,我們是隻有橫眉冷對的,不怕的。我們要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假如是對人民,我們要如對孺子一樣地為他們做牛的。……人民的世紀到了,所以應該像條牛一樣努力奮鬥,團結一致,為人民服務而死。魯迅和聞一多,都是我們的榜樣。周總理引用魯迅先生的兩句名詩,恰當、形象地表明共產黨對人民和對敵人愛憎分明的堅定立場,既與全篇演講的主題緊密吻合,又喚起聽眾對魯迅精神的理解和發揚,引述準確,生發精當,獲得極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