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先聲奪人:演講開頭的藝術2(2 / 3)

1950年6月2日,法國駐德大使安德烈·法朗索瓦·龐賽,在德、法市長聯席會議上的演講開頭也很有特色。他說:那麼根據大會議程,在我吃完肉餡餅之後就該輪到我了。一旦哪一位不注意傾聽我的發言,那他就無法聽懂下文。在某種程度上說你們都處在我的權力之下。(用閑聊趣語引起發笑)聯邦主席先生,市長先生們,法蘭西的市長先生們(有層次的禮貌稱呼),我以十分愉快的心情接受德法兩國市長會議的邀請,前來參加閉幕式,對能借此機會重遊斯圖加特感到高興並表示感謝。不瞞大家說,如果我回想起我第一次是怎樣在貴國的城牆下度過的,我就無法抑製住內心的感觸。聯邦主席先生知道我這個人比較容易傷感。可是還有什麼地方能比斯瓦本這個地方更令人感到舒適呢!自那以後差不多過去了半個世紀。1902年,當我還是個年輕的中學生時曾來到這個地方……演講者始終把德、法兩國之間相互理解放在心上,首先挑選並敘述了一段互相理解的曆史,而這些正是這次會議所特別感興趣的問題,即加強兩國在城市管理上的共同協作。因此,這個演講開頭,無論從演講者和聽眾的關係上看,還是從德、法兩國關係上看,無疑都起到了建立友誼加深情感的作用,從而為相互協作、相互理解鋪平了道路。

建國初期,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正式成立,郭沫若作為著名的文學家、曆史學家和詩人,理所當然受到邀請,並在成立大會上發表了演講。他在開場白中坦然地說道:說實話我過去是看不起民間文藝的,認為民間文藝是低級的、庸俗的。直到1943年讀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這才啟了蒙,了解到對群眾文學、群眾藝術采取輕視的態度是錯的。在這以後漸漸重視和寶貴民間文藝了,可是直到現在還沒有做過什麼深入的研究,更沒有寫過什麼東西。在這段開場白中,看得出郭沫若絲毫沒有擺出大家的架勢,而是把自己擺在聽眾之間,以極其坦率、誠懇的態度,據實講述了自己對民間文藝的認識過程,這就大大縮短了與聽眾的心理距離,使人感到如沐浴春雨一般的親切、自然,並且情不自禁地與演講者一起思考民間文藝的作用與價值,讓聽者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感染。可見演講者這種把自己擺進去,用情感溝通的方法是很有特色的開場白。

在當代群眾演講熱潮中,湧現出了不少才華橫溢的演講人才,李燕傑算得上較為突出的代表。有一次他應邀到警察學校演講,是這樣開頭的:同誌們,今天我來到警察學校,我一上台就發現了一個秘密!你們想過沒有,全國10億人口,隻有誰有權利在頭頂的帽子上綴上我們莊嚴的國徽呢?你們!隻有你們!人民的衛士!這個開頭很是新穎,而且很有特色。演講者就地取材,信手拈來,從眼前警校學員頭頂上的帽徽做文章,使聽眾迅速提神,為之一震,感到親切自然,深深被吸引住,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最佳效果。三言兩語就獲得溝通,全篇演講自然不在話下了。

7渲染氣氛調動聽眾情緒

演講者能否在簡短的開頭中調動聽眾的情緒,對於全篇演講十分重要。隻有使演講的內容在與之適合的、恰當的氛圍中表述,才能使聽眾樂於接受;如果氣氛不協調,聽眾不感興趣,再好的演講也難達到預期效果。有經驗的演講者,往往在開場白的幾句話裏,注意渲染氣氛,為自己的演講定下一個良好的基調。現在,我們不妨品讀一下古羅馬西塞羅的一篇演講開頭,也許能得到啟示。

西塞羅是古代羅馬著名的政治家、哲學家,曾發表過一百篇著名演說。公元前63年,他出任羅馬最高執行官,對陰謀叛亂的卡提利那集團進行了揭露和鎮壓。在公審法庭上,他發表的《第一篇控告卡提利那辭》,可謂代表作之一。其開頭是:卡提利那,你恣意地濫用我們的耐心還要多久?你瘋狂地嘲笑我們何時才了?你肆無忌憚地炫耀自己的無恥行徑有無止境?難道無論是帕拉提烏姆山崗的夜間警戒,無論是羅馬城裏的頻繁巡邏,無論是全體人民的驚恐,無論是所有高尚的人的集會,無論是選擇這一受到嚴密保衛的地方作元老會場,無論是元老們的臉色和表情,都未能使你有所感觸?你難道不知道你的計劃已經敗露?你難道看不出你的陰謀已被在座的人識破而難以施展?你認為我們當中誰都不知道你昨天夜裏幹了什麼?前天夜裏幹了什麼?這兩夜你呆在哪裏了?召集哪些人開過會?作過什麼決定?西塞羅的這篇演講,是在法庭上麵對麵地揭露陰謀的控告詞,因此是極其嚴肅而莊重的。他一登台開講,就用連珠炮似的一大串排比句和質問句,造成了一種緊張、惱怒、憤懣的氣氛,從而加重了嚴肅、莊重的氛圍,為全篇定了基調,整個演講就順著這個基調一說到底,像重錘敲擊在人們心上,震顫不止;又如重磅炮彈炸在被審者的心中,為之震懾。可見,演講開頭恰當地渲染氣氛不可缺少。

我們再來看看有位應征入伍的青年戰士,他在《戰勝厄運的挑戰》中的演講開頭:19S1年,我帶著鄉親們的期望、親人們的叮囑,告別了故鄉,踏上開往北京的軍列。從此,我開始了新的戰鬥生活。朝氣蓬勃的軍營,龍騰虎躍的訓練場,光榮的任務,神聖的哨位,這一切的一切,怎不令我心潮起伏,激起對美好生活酌向往,怎不使我展開理想的翅膀,在人生的藍天上飛翔!這個簡短的開頭,三言兩語就渲染了一派生機勃發的軍旅生活的特有氣氛,不僅極好地表述了一個新戰士的火熱情懷,也深深調動了聽眾的情緒,使人在歡快、輕鬆的氛圍裏聆聽演講者的動人故事,獲得美的感受。當然,渲染氣氛必須與演講主題和內容協調一致,不能偏離,也不宜過分,以恰到好處為妙。8以發人深思的案例抓人

所謂驚人的事例,往往是指那些出乎人們意料或者難以想像的事例,然而它卻是真實的客觀存在,這些事實能使人們感到震驚,引起關注。如美國費城“樂觀人俱樂部”主席鮑羅吉本斯,他在《犯罪行為》的演講開頭所引述的事實,就是非常典型的一個例證。他說:世上最壞的罪犯是美國人,這些話初聽雖然有些可怕,但確係事實。克裏夫蘭城、俄亥俄城的殺人犯要比倫敦多6倍,以人口比例計算,竊案比倫敦多170倍。以克裏夫蘭城一地來說,每年被搶或被竊的人,比英國、蘇格蘭、威爾士三處的總和還多,紐約一地的凶殺案,比法國或德國、英國、意大利還要多。這的確是觸目驚心的數字,無可辯駁地證明了美國是世界犯罪率最高的國家這一事實。演講者一登台開講就如此出語驚人,不得不令人咋舌和震撼。一個紐約,凶殺案竟超過西歐的一個國家,為什麼會有這樣難以想像的情況發生?聽眾在震驚之餘,迫切需要探明究竟,這就自然過渡,順理成章了。運用驚人的事例,其旨意就在於“出乎意料”,使人為之一震,有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在聽眾平靜的心靈上掀起情感的波濤。例如,有位叫姚能海的演講者,在《教育與民族振興》的演講中,就是有一般人意想不到的事實做開場白的:世界上有這樣一個國家,它曾參與挑起一場罪惡的戰爭而慘遭失敗。在戰後的那些淒涼悲慘的日子裏,鋪天蓋地的籠罩著它的是寂寞和黑夜。那時它的人均國民收入隻有20美元,它資源貧乏而又人口密集,似乎它的惟一出路隻有拿起討飯碗與打狗棍了。但就是這樣一個當年被輿論一致加以嘲弄的民族,竟在大洋中的那一小群島嶼上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跡。……日本民族振興的秘訣在哪裏?演講者通過對具體事實的生動描述,把因為發動戰爭給日本民族帶來災難的悲慘景象展示在聽眾眼前,這本是情理之中的事,自不足為奇;但是,奇就奇在它竟然一下崛起,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跡。這就出乎人們意料之外。通過先抑後揚的表現手法,緊緊扣住人們的心弦,演講者再有力一問,人們不得不引起深思了。“日本民族振興的秘訣在哪裏?”這恰恰正是聽眾想說的話、想發的問,演講者與聽眾似乎是“不謀而合”。這也正是演講所期求的最佳效果。

1979年12月在青海西寧街道,王歡茹懸掛血衣,連續三天聲淚俱下控訴一位省廳級幹部的兒子故意殺害她弟弟王強的事實,贏得了上萬圍觀者的同情心。她的開場白是:親愛的父老兄弟姐妹們:

請您留步!請您看看這件血衣吧!它是我弟弟王強的遺物。我那可愛的弟弟,他僅僅在人世上活了16年。16年啊,像一朵花剛剛開放就枯萎了!他是被慘無人道的凶手楊小民無故殺害的,他是懷著滿腔的遺恨離去的!我那可憐的弟弟啊!王歡茹在大庭廣眾之中,用展示血衣的方式並輔之聲淚俱下訴說的開頭,大大增強了演講的直觀性和實體感,使社會受到了強烈的震動,使廣大圍觀聽眾產生了無限的憐憫和同情,人們紛紛要求對凶手繩之以法。可見,用驚人事實開頭,反映極為強烈。當然,驚人事實必須注意客觀真實。

1986年10月,應我國政府邀請,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二世首次來我國訪問。在為她舉行的國宴會上,她在祝酒辭的開頭這樣講道:約390年前,我的祖先,伊麗莎白一世女王,曾寫信給萬曆皇帝,希望發展中英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