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開國將領④(2 / 2)

  【陳福初】(1913.9-2006.4.28),湖北省黃陂縣人。參加了鄂豫皖、川陝蘇區反“圍剿”和長征。後又參加了清風店、石家莊、平津、廣東、海南島等戰役。1932年,陳福初調入了紅四方麵軍總部,此後他長期從事隱蔽戰線鬥爭的技術和組織領導工作。在紅軍反圍剿、長征和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他在看不見的戰線上從事著一種極其秘密的工作。他名不見經傳、鮮為人知,但卻被中央軍委高度重視,被譽為無名英雄。曆任中南軍區二局局長,總參三部副政委、政委等職。是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北京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陳德先】(1915.12-2004.10.11)江西省泰和縣人。1929年7月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軍大學步兵學校三團總支書記,參加兩萬五千裏長征。抗戰時期,任山東軍區特務團政治處副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三縱八師政治部主任、華東三縱八師副政委、二十二軍六十五師副政委。新中國成立後,曆任二十二軍政治部主任、二十軍副政委、南京軍區炮兵副政委、炮兵政委、工程兵第二政委、南京軍區後勤部政委、南京軍區副政委等職。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六屆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是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陳鶴橋】(1914—2008.12.21)安徽省霍丘縣人。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二十八軍第八十二師政治部宣傳隊隊長,紅二十五軍政治部文印科科長,紅十五軍團政治部文印科科長。參加了長征。抗戰時期,任太行陸軍中學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冀魯豫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原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第二野戰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新中國成立後,任昆明軍區副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兵政委,第二炮兵政委。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軍事委員會,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主席團成員,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華僑委員會委員。

  【陳挺】(1911-2005.2.18)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閩東第四團團長。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六師十八旅五十二團團長,蘇中軍區特務三團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山東野戰軍第一縱隊一旅一團團長,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一師副師長,三師師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福建軍區第3(福安)軍分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28軍84師師長,福建省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福州軍區副參謀長,閩北指揮部副司令員,福建省軍區副司令員,江西生產建設兵團副司令員,江西省軍區副司令員,福建省軍區副司令員,顧問。

  【陳祥】(1916.12-1997.6.23)安徽省金寨縣人。原名邸銀國。中共七大候補代表。原軍委工程兵副政委。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戰士、班長,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圍剿”鬥爭。紅軍長征後,留在潛山、太湖、英山邊區武工隊工作,堅持了三年艱苦的遊擊戰爭。抗戰時期,任科長、團政委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曆任支隊政治委員、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師政治部主任等職。新中國成立後,曆任中南軍區裝甲兵副政委、軍政治部主任、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北京軍區副政委等職。

  【陳彬】(1919.9.26—1998.12.21)原名陳大哮。四川通江人。原國防科工委主任。1933年參加了紅四方麵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參加了二萬五千裏長征,抗戰時期,任電台區隊區隊長、通訊科科長。解放戰爭時期,任軍分區參謀長、華東南下幹部縱隊大隊長、軍分區副司令員等職。新中國成立後,任總參軍務部處長、副部長、國家計委副主任、國防科工委副主任等職。參與組織領導了多項戰略武器、常規兵器和通信衛星的研製和試驗,組織指揮了洲際運載火箭、潛艇運載火箭和我國第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試驗通信衛星發射等多項重大試驗任務,並獲得圓滿成功。是中共十二屆中央委員、原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黨的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