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開國將領④(1 / 2)

  中華人民和國開國將領中,有一批陳姓將軍引人注目。他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陳信忠、陳美福、陳美藻、陳挽瀾、陳鐵君、陳海涵、陳銳霆、陳福初、陳德先、陳鶴橋、陳挺、陳祥、陳彬。

  

  【陳信忠】(1915-1989)江西省永新人。1928年參加紅軍,曆任紅3軍9師27團排長、紅1軍團騎兵團排長。抗日戰爭,陳信忠擔任115師騎兵團連長、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騎兵營營長、第4軍分區行唐支隊支隊長、30團團長。解放戰爭,陳信忠任冀晉縱隊3旅1團團長。1946年,冀晉縱隊3旅改編為晉察冀軍區4縱10旅,陳信忠任29團團長。後任10旅參謀長,副旅長、旅長。64軍190師師長。1951年,率190師入朝作戰。獲二級自由獨立勳章。回國後,曆任64軍副軍長、軍長、旅大警備區副司令員。

  【陳美福】(1914-2000.12.3)原名陳湘友,江西省興國縣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警衛團副團長,陝北獨立一師參謀長。1934年10月,隨中央主力紅軍長征。抗戰時期,任八路軍留守兵團警備第五團參謀長、警備第一旅三團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進幹部縱隊直屬支隊支隊長,旅大市公安總隊總隊長。新中國成立後,任旅大市公安總隊司令員,旅大警備區第一副司令兼參謀長,沈陽軍區後勤部司令部參謀長、後勤部副部長、後勤部顧問。

  【陳美藻】(1914.2-1989.1)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三十軍八十八師政治部黨委會書記,三十軍政治部黨委書記,紅四方麵軍總政治部黨委委員。1935年5月隨軍長征。任紅四軍第十一師政治部主任。抗日戰爭時期,任山東軍區特務團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野戰軍第八縱隊第二十四師政委,第十縱隊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戰軍第二十八軍政委。新中國成立後,曆任濟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兼軍區軍事法院院長,軍區政治部主任,軍區副政治委員、顧問等職。

  【陳挽瀾】(1913—1982.10.26)四川省宣漢縣人。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麵軍總供給部會計,管理科科長。參加了長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南軍區後勤部財務部部長,中南軍區財務部副部長,廣州軍區財務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誌願軍後勤部副部長兼財務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兵後勤部部長,通信兵副主任,總參謀部通信部副主任,顧問。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陳鐵君】(1917-1961.6.23),浙江平陽人。1934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浙南獨立團團長,閩浙軍區、閩浙抗日遊擊總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堅持了閩浙邊三年遊擊戰爭。1939年後,任新四軍軍部科長、第七兵團副參謀長,第十兵團兼福建軍區副參謀長等職。參加了淮海、渡江、福州等戰役。1952年後,曆任中央軍委訓練部處長、副局長,訓練總監部計劃監察部副部長。

  【陳海涵】(1914-1994.6.7),福建省上杭縣人。1928年參加農民暴動。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曆任軍委炮兵營政委,無線電大隊政委,參加了二萬五千裏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特務團政委、第一團政委,雁北軍分區參謀長。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第二旅副參謀長、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任西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教導旅旅長,第六縱隊副參謀長、參謀長;第一野戰軍第二兵團第六軍參謀長。新中國成立後,任西北軍區空軍參謀長。桂林步兵學校校長,廣州軍區副參謀長、副司令員、顧問等,政協第五屆委員。著有《在彭總指揮下》長篇革命回憶錄。

  【陳銳霆】(1906.11.10—2010.6.13)山東即墨人。1928年至1941年4月,曆任國民革命軍副隊長、區隊長、連長、營長、團長等職,參加了冀中抗日、長城抗戰、徐州會戰、贛北會戰、棗宜會戰等戰役戰鬥;他1936年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率團起義。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曾任華東軍區炮兵司令員,軍委炮兵參謀長、副司令員,第五機械工業部副部長、軍委炮兵顧問等職務;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