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3月18日克湖北黃州。
3月22日英國巴夏禮至黃州勸英王不攻武昌,遂放棄以“圍魏救趙”之計攻武昌,解安慶之圍的計劃。
5月在幹王洪仁矸,章王林紹璋,定南主將黃文金,前軍主將吳定彩的配合下謀解安慶之圍。陳玉成與湘軍曾國荃,楊載福部激戰於菱湖,未能取勝。遂命所部劉槍琳率四千精銳留守集賢關外赤岡嶺,自己會同各部援救共三萬餘人,分兵三路進援安慶,未果,退回桐城。留守赤岡琳的四千精銳因孤立無援而全部犧牲。
8月會同楊輔清,林紹璋,吳如孝,黃文金連續向困安慶之軍發起進攻,仍未奏效。
9月5日曾國荃率部攻陷安慶,守將葉芸來,吳定彩及守城士兵上萬人全部犧牲。陳玉成退守廬州。
1861年4月下旬,陳玉成棄鄂回皖,經宿鬆、石牌,於4月27日進至集賢關,逼近圍安慶城的湘軍曾國荃部,旋又分軍紮營於城東北的菱湖,與城內守軍相呼應。與此同時,天京當局鑒於“合取湖北”以救安慶的計劃未能實現,決定派幹王洪仁玕、章王林紹璋率兵直接援安慶,定南主將黃文金在進軍贛北失利後,也率部自蕪湖西援。5月1日,萬餘人進至桐城新安渡、橫山鋪、練潭一帶,連營30餘裏,謀與陳玉成部會師,共解安慶之圍。兩江總督、欽差大臣曾國藩聞太平軍數路齊救安慶,急調湘軍總兵鮑超部6000人自江西景德鎮赴援。坐鎮太湖指揮安慶戰局的胡林翼也調總兵成大吉部5000人往援,並提出“南遲北速”,先打洪仁玕、林紹璋,後對付陳玉成的作戰方案。月初開始,太平軍與湘軍在安慶外圍展開激戰。2日,多隆阿督兵萬人進攻洪仁殲、林紹璋等,太平軍敗退桐城。6日,黃文金合林紹璋等督軍3萬進攻新安渡、掛車河,亦為多隆阿所敗,退守桐城孔城鎮。此時,陳玉成得知援兵將至集賢關,便留靖東主將劉倉琳等率4000精兵守衛赤崗嶺各營,自帶五六千人於19日赴桐城,會晤洪仁玕等,再謀解圍之策。
24日,萬餘人分三路進攻掛車河,又為多隆阿所敗,傷亡較大,又退回桐城。駐守赤崗嶺各壘的太平罕孤立無援,6月9日被鮑超部擊敗,劉跑琳及所部全部陣亡。7月8日,菱湖太平軍營壘亦被曾國荃攻破,守軍退入安慶城。此次救援又告失敗,戰局更加被動。安慶太平軍被圍年餘,糧彈將絕,出城降敵者日眾,形勢極為危急。下旬,正在皖南的楊輔清應陳玉成之約,渡江西援安慶。8月6日抵太湖,7日東進至掛車河之南,與駐桐城的林紹璋、吳如孝、黃文金部合攻掛車河多隆阿部失利,退至桐城。21日至24日,陳玉成、楊輔清率四五萬人陸續進入集賢關內,紮營40餘座,城內守軍亦列陣於西門一帶。25日至28日,太平軍十餘路猛攻湘軍後壕,前仆後繼,輪番衝鋒十餘次,均為湘軍凶猛火力所阻,損失甚重。28日至9月2日,太平軍又連連進襲,亦未得手。時城中糧盡彈絕,湘軍乘勢猛攻。5日淩晨,湘軍於北城轟塌城牆,蜂擁登城,攻入城內,濫肆屠殺。葉芸來及平西主將吳定彩與萬餘守軍全部殉難,安慶陷落。
寧死不降:
安慶失陷後,陳玉成退守廬州,“請命自守”,並派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等遠征豫陝,“廣招兵馬,早複皖省”。陳玉成打算分兵掃北,“由汴梁直取燕京,共歸一統”。但這時他的處境十分困難,外有敵軍多隆阿部進逼,內有天王洪秀全的革職處分。
1862年5月,多隆阿圍攻廬州,陳玉成決定棄城北走,同遠征的西北軍會合。正在此時,盤踞在壽州已暗投清軍的苗沛霖誘勸陳玉成前往壽州,並許以幫助陳玉成攻取河南。陳玉成不聽部下的再三勸阻,決意出走壽州,結果中計遭擒,被送往清帥勝保營中。陳玉成在敵人麵前表現出堅貞不屈的英雄氣概。據《被擄紀略》載:苗將英王陳玉成上來。英王上去,左右叫跪。陳玉成大罵道“爾勝小孩,在妖朝第一誤國庸臣。本總裁在天朝是開國元勳,本總裁三洗湖北,九下江南,爾見仗即跑。在白雲山踏爾二十五營,全軍覆滅,爾帶十餘匹馬抱頭而竄,我叫饒你一條性命。我怎配跪你?好不自重的物件!”勝保想以榮華富貴來誘降,陳玉成喝道:“大丈夫死則死耳,何饒舌也!”1862年6月4日,陳玉成就義於河南延津,時年二十六歲。
1862年5月退出廬州,至壽州,準備暫依苗沛霖,為苗所出賣,擒送勝保軍營。6月4日於押解進京途中被殺,年僅26歲。
安慶英王府遺跡
安慶英王府遺跡位於安慶市任家坡45-59號。坐北朝南,磚木結構,分三組,以正中一組為中心,築正殿並附後殿,兩側各築偏殿。進深均為4進,並圍以住宅、更樓、花園和附屬建築等,連成一座完整的建築群,占地14,275平方米,現存建築麵積3636平方米。東殿尚存“飛鳳舞獅、飛鳳奔馬”等壁畫。
王府係利用清任塾第宅加以修葺和改造而成。太平軍失敗後,府屋為李鴻章所有。後為李鴻章從了李丹崖的太史第。82年,王府壁畫定為市級重點保護單位,90年王府遺址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省政府同意,英王府正式被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