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一章 新的啟程(大結局下)(3 / 3)

這一次出航的人員一共有一百七十三人,共有二百支火槍,出航的三艘船是一艘六百噸級的軍艦,裝配了五十四門火炮,人員九十人,也是李華梅的旗艦;其他兩艘都是飛剪船,其中一艘是二百七十噸,沒有裝配火炮,但在船首、船尾各設了一架老式的管風琴槍。

而另一艘飛剪船則是一艘新建的大型飛剪船。全長達五十八米,寬約九米,船高四五米,吃水深約二米,全重達五百八十噸。甲板下有二層,沒有裝配火炮,但在甲板上設有四架管風琴槍,二層甲板設有四架轉轉連發槍。

現在中國建造飛剪船己經有近十年,建造的飛剪船達到六十餘艘,技術基本成熟,但都是三百噸以下的小型船,這主要是因為飛剪船呈細長形,長寬比在七比一左右,己經很接近後世軍艦的長寬比,九、十比一。因此現在的工藝水平製做中大型飛剪船長度,隻能在四十米左右,否則牢固度就不夠了。不過現在中國的冶金技術己大有提高,能煉出一批優質的鋼鐵,因此在船肋骨上加設了鐵筋,加強了船肋的強度,這樣可以把船身長度提高到六十米左右,而重量也翻了一倍。

另外在這艘飛剪船,商毅還親自加上了許多後世軍艦上的設計:在船尾設置了螺旋槳,當然是用人力驅動,在艙下一共有四架踏板,每架踏板可供兩人使用,這樣就可以保證船隻在無風、逆風的情況下航行,或在短時間內使船行加速,當然也為以後安裝蒸氣發動機作好了準備,並艦體兩側設置了壓浪折線,艦首下部設置了圓形壓浪板,而尾部也設置了圓形壓浪板,都是為了降低水的阻力。同時在船體水線中部設置有固定式減搖鰭,保證了船體在風浪中航行的穩定性。

加入了這些設計之後,在短時間內,帆船的最高速度可以達到二十節左右,而且行駛平穩,靈活。這也讓造船的工匠爪歎為觀止,因為在這個時代,二十節可以算是神速了。當然這也是中國製造大型飛剪船的一個償試,在以後的海外商用運輸用的帆船,都要改為以大型飛剪船為主,因為在風帆船的時代,飛剪船是速度最快的帆船,可以大大節省中國通向歐州的時間。

而在試航的時候,李華梅也對這艘飛剪船的性能也讚不絕口,同時也對這一次航行充滿了信心。

在八月二十五日,李華梅正式從南京出發。而這一次商毅並沒有大張旗鼓,隻是帶著後妃孑女們,在金川門的碼頭為李華梅送行。而且全部都是換上了便裝。眾人也一一向李華梅告別,並祝願她這一次遠航平安,因為在一起住了好幾個月,眾人都有一些感情,而且小孩子們也都喜歡聽李華梅講冒險故事,因此也都是依依難舍。由其是亞莉桑徳拉和豐臣薰,因為她們兩人和李華梅的交情最好,兩人和李華梅告別的時候,也都哭了起來。李華梅心裏多多少少也有一些傷感,和每個人告別,又將每個孩孑抱了抱,親了親。

最後商毅才對李華梅道:“一路上小心,我在南京等你回來的。”

李華梅道:“放心吧,我一定會回來的。”說著她忽然抱住商毅,在他臉上親了一下,道:“我說過,當我不想再航海的時候,一定會回到你身邊來的,你可一定要等著我。”

商毅也用力的抱了她一下,道:“我會等著你的。”

隨後李華梅這才轉身上船,下令起錨升帆,開始了這一次航海的啟程。

隨著三艘帆船的帆蓬升起,迎著升起的朝陽,緩緩駛向東方。在最後一艘帆船駛離碼頭的時候,李華梅站在船樓上,向著岸上揮舞著手臂,大聲喊著:“你們放心吧,我一定會平安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