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東北邊境中俄之間再度發生戰爭,在南京內閣中也早有預料,而且隨著現在中國的對外交往的擴大,中國對國外的局勢也有相當的了解,對於俄羅斯的情況也基本清楚,因此也都認為對於俄羅斯的逼人氣焰,應該毫不客氣的給以迎頭痛擊。
因此早在去年年底的時候,商毅和南京內閣也就在著手在東北布置,加強在雅克薩一線的守備,以隨時準備迎擊俄軍的進攻。
而且考慮到現在俄羅斯的實力和國內的局勢,這次東北邊境的戰爭,其實並不會令南京內閣感覺得太為難。但在遼東地區暴發的造反,才確實讓南京內閣的官員們覺得緊張了起來。
其實這一次造反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一批不甘心臣服於中國的滿族貴族,也包括一批遼東的漢人,主要是過去的漢軍八旗成員。
中華軍攻入遼東的時侯,當地的滿族貴族並沒有進行太多的抵抗,就全部像中華軍投降。因為當時中華軍的勢力太強大了,而且清廷滅亡,滿族的精銳也喪失,也根本無力抵抗中華軍,因此也不得不選擇投降。當然在投降的時候,一些滿族貴族心裏未償沒有存有先保存實力,等著休養生息、恢複了元氣之後,再圖東山再起的機會。
現在離中華軍平定遼東,大約過去了二年左右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裏,盡管中國政府並沒有對滿族進行滅族,或是類似於元朝施行的那種民族壓迫的政策,也對遼東的滿族進行了許多的限製,首先是取消了滿族人過去的政治特權,解除了包衣的人身依附,並且剝奪了滿族人占據的大量土地和財產。
因此雖然是才過了兩年的時間,滿人的地位可以算是一落千丈,從天下直落到了人間。從過去的高高在上、養尊處優、一呼百應、使奴喚婢的統治階層地位,那怕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滿人,也都可以在街上橫著走,對漢人,既使是一個漢族的官員也可以吆五喝六,甚致是隨意的打罵。但現在田產被剝奪、包衣被解散,一切的特權全被取消,什麼事都要自己動手,上街走路都要低著頭,連說話都得壓低了嗓孑。這前後的落差,當然讓很多滿人都接受不了這樣的落差。
但現在的形勢比人強,雖然也有一些滿人忍不住,還想像過去一樣耍橫,但很快就被遼東的地方政府嚴辦,而且由於民族觀念和多年以來積累民族仇恨情緒,在滿人與漢人發生糾分或矛盾的時候,地方官員一般也都會偏坦漢族人,因此絕大多數的滿人還是隻能老老實實的接受這個現實,但心裏的不滿情緒卻是在不斷的積累著。
另外一個失勢的就是遼東漢人,也就是清廷設立的漢軍八旗的漢人。在清廷還在的時候,漢軍八旗的地位雖然比不上滿蒙八旗,但也比普通的漢人強得多,而且蒙古八旗的人口並不多,因此在絕大多數的時候,漢八旗的地位也是僅次於滿八旗的。由其是在普通的漢人麵前,漢八旗還是可以以二當家自居,也能夠神氣一陣。
但現在這些特權也同樣被全部剝奪。而且地方官員、以及普通的漢人對漢軍八旗的漢人猶為痛恨,這一點也並不奇怪, 因為二鬼子往往是最遭人恨的。因此這些過去的漢軍八旗漢人在新帝國中的地位連滿人都不如,隻能夾著尾巴做人。
因此在遼東地區,在滿族人和漢軍八旗漢人中間,也確實存在著相當大的不滿情緒。而且也逐漸走到了一起。當然也主要隻是表現在坐在一起喝悶酒,發幾句牢騷而己。畢竟中華軍在遼東地區還是有很大的威攝力的,當年清廷百萬大軍都無法打敗中華軍,何況是現在。
但東北邊境再度發生戰事之後,一些滿族貴族也就開始有一些蠢蠢欲動了。因為中華軍駐守整個東北的沈陽軍區隻有兩個軍,是第四軍和第十軍。其中第四軍的第二師和第二旅駐守在黑龍江流域,十一師和第十軍駐守在沈陽,但第十軍的十九師駐守在朝鮮,而童大勇在接到邊境的告急之後,帶走了第四軍的十一師和第十軍的一個騎兵旅,因此在沈陽駐守的兵力隻有一個師。想維護遼東、包括吉林地區的廣大地域,確實有一些兵力不足。
不過中華軍在沈陽的駐守兵力大幅減少,隻是滿人敢於舉旗造反的一個重要因素,畢竟兵力調走,還可以調回來,而且中華軍還可以從北京、山東兩個軍區調兵。因此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俄羅斯的進攻。
滿人久居東北地區,對俄羅斯這個國家或許不知道,但對在遠東地區活動的哥薩克人還是有一定的了解,在清廷入關之前,在邊境上就和俄羅斯有過一些武裝衝突。因此對於俄國人的捍勇善戰,凶狠暴燥有一定的印像,這一次從莫斯科發來的援軍其實隻有七八千人,但傳到了遼東卻變成了多種版本,最多的一種是俄軍發來了十萬大軍,要進攻黑龍江,甚致是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