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七章 南京風雲(五)(2 / 2)

而這時有一些傾向於請願一方的國會議員也來拜訪請願者,教了他們一些辯論的技巧,並且製定了辯論的基調,首先就要盡量放棄那種絕對對立的態度,盡可能模糊自己的觀點,尋找對方的弱點。同時也有支持請願方的學者也紛紛為他們出謀劃策。

第四場辯論在五月五日舉行,而應各方的要求,這一場辯論設在南京工程大學舉行,並且隨後的辯論,將輪流在南京、杭州的大學中循環舉行。而每一場辯論的謗聽人數不能超過八百人,而請願一方隻能出席二百人。但在每次辨論之後,將在第一時間將辯論內容張貼出來。

因為做足了充份的準備,因此請願一方的表現就好多了,至少己經可以和內閣一方有來有往,爭上幾個回合,不致於全無還手之力。但在無形中,請願一方的所持的觀點已經緩和了許多,至少不和朝廷針鋒相對,同時在辯論的話題上,也更多的偏向於學術思想方麵,而減少了許多政治方麵的味道。

而這次辯論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廣泛,由南京一直影響到周邊地區,由其是那些請願者來自的地方,對這次辯論猶為關注,因為這關係到這一次請願行動的成敗。另外不僅僅是在南京,在許多地方,也針對這一次辯論的內容,展開了討論,並也進行了不少的辯論,盡管在規模和影響力方麵,不能與南京辮論相比,但對於擴大這次新舊思想的影響力,起到了不少的推動作用。而且還有眾多的學者也在報紙上發表文章、著書表達自己的觀點,因此一場新舊思想的大爭論,也在中國展開。

在南京的辯論一直到十一月十日才結束,其中一共進行了二十三場辯論,有七場在杭州的大學裏舉行,並且還有兩場應商毅的邀請,在皇宮裏舉行。

但最終的結果還是以請願者的全麵失敗而告終,畢竟現在中國的社會經濟結構己經開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盡管還沒有達到質變的地步,但己對中國的傳統社會經濟造成了相當的衝擊,而經濟的發展,也就需要新的思想基礎,傳統思想的主導地位己經發生了動搖,因此新思想的發展也是不可阻擋。而且商毅需要沒有利用政治權力強行推進新思想,但卻進行了十分積極的引導。更為重要的是,新思想並不是要徹底放棄舊思想,隻是拋棄舊思想中一些保守、落後、迂腐的東西,加入一些開放、積極、先進的觀念。因此這場辯論的成敗,其實是早就注定下來的。

而在辯論的同時,[中華時報]也不忘利用這次辯論,為商毅造勢,稱讚商毅的胸襟開闊,能廣開言路,察納善言,並不獨斷專行等等,因為有事實為證,因此對商毅的聲望,也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提高,對於安撫地方的反對情緒,也起了不少作用。

最終請願者雖然還有所不甘心,但還是隻能老老實實的各自返回地方,畢竟辯不過內閣,留在南京也沒多大的意思。而內閣也好說好散,還給每人返回的路費,一切也都做到仁至義盡,也讓這些請願者沒話說。

但等請願者各自回到地方之後,才發現今年的省試早己經結束了。但這一次,民間的情緒也明顯平穩了許多,畢竟誰都知道了這個大勢己經不可改變,因此也有不少學子終於開始認真的學習自然科學,以便在下一輪科舉中有所表現。畢竟十年寒窗苦溪,不就為了一朝蟒袍玉帶,出人頭地嗎?既然科舉要考自然科學,那麼就好好的學習吧。

而請願者雖然離開了南京,但這次新舊思想的辯論卻並沒有結來,而是從南京一直發展到了各地方,新舊思想的碰撞,也一直就沒有停止過,有時激化、有時緩和,其中也幾經起伏反複,前前後後一共進行了七十餘年,一直到中華帝國的第四任皇帝繼位期間,新舊思想的爭論才基本結束,新的思想體係才基本形成,從而中國也正式進入到近代國家時期。

在後世研究中國曆史的專家們都一致認為,將這一段時期確定為中國的近代思想啟蒙運動,而這一次南京的辯論,也被認為是中國的近代思想啟蒙運動的開始。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