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麵,酒井忠勝果然就如商毅預料的那樣,也打出了策反這一張牌。在雙方的對持其間,酒井忠勝不斷派人去和倒幕軍的各大名取得聯絡,對他們曉以大義,並動之以情,誘之以利,希望能夠說動他們,重新支持徳川幕府,在戰爭開始之後,或者按兵不動,或者倒戈反擊,當然也許下了種種好處,領地、官職、聯姻等等,隻要是徳川幕府能夠拿得出手的東西,全都甩出去了。
但甴於在出戰之前,商毅在這方麵也做足了功課,給倒幕一方的各大名都狠搞了一記警鍾,現在也終於都起到了效果,有的倒幕大名對酒井忠勝派來的使者避而不見,有的甚致幹脆把來人抓起來,送到笹尾山的商毅大營去,表示自己的立場。因此酒井忠勝的策反攻勢也都全部失效。
而酒井忠勝也在南宮山的大營裏得知這些結果之後,也氣得頓足捶胸,不斷的大罵那些大名,都是叛徒,日奷,賣國賊,出賣日本,投降中國。同時心裏也十分鬱悶,當初徳川家康不就是用的這一招,事先策反了吉川廣家和小早川秀秋,才是取得了關原合戰勝利的關建,但為什麼輪到自己就不好使了呢?要知道自已還占據了道義上的優勢。
其實倒幕一方的各大名不吃酒井忠勝的策反,最主要原因並不是商毅在戰前敲的那一記警鍾,而是現在的大勢,眾大名也都看得十分清楚,德川幕府一方眀顯底氣不足。其實在當年的關原合戰中,在開戰之前,吉川廣家、小早川秀秋也並不是就準備立刻對倒向東軍,而是靜觀雙方的成敗,看那方勢強,再投向那一方,如果當時西軍占居了絕對的優勢,他們同樣也會倒向西軍。
因此徳川家康在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占優的情況下,仍然決定向西軍主動發起進攻,就是要向這批立場不定的大名顯示出自己強勢的一麵,那怕這種強勢是硬撐的。
最典型的一幕莫過於在戰事進行到僵持階段的時侯,西軍甚致還略占優勢。這時駐守鬆尾山的小早川秀秋仍然按兵不動,東西兩軍都在頻頻派人勸小早川秀秋出兵參戰助已。但私西軍主將石田三成對小早川秀秋苦苦哀救的方式不同,這時的徳川家康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他命令自己的鐵炮隊向小早川秀秋隊射擊。結果正是這一舉動,促使小早川秀秋下定決心倒戈,投向東軍一方。
對於徳川家康的這一舉動,後世一般性解釋為徳川家康借此威嚇小早川秀秋,催促其叛變,甚致是孤注一擲。或者認為徳川家康的運氣超好,因為萬一這一下激怒了小早川秀秋,使其倒向西軍,那麼徳川家康就完了。
但其實不然,因為當時戰局交錯,很難分清誰優誰劣,而這是徳川家康故意向小早川秀秋發出一個強硬的信號,表示自己在這一戰中,已經勝券在握,根本不在乎小早川秀秋倒不倒戈,如果小早川秀秋再不作決定,就連你一塊收拾。結果石田三成的軟語哀求沒有收到效果,而徳川家康的強便恣態卻震住了小早川秀秋,關原合戰的大勢,就這樣逆傳過來。
其實這就是和商毅在戰前以極嚴勵語言敲打那些大名是一個道理,因對於立場不堅定,就向是牆頭草似的人來說,與其用好言哀求,反到不如用強硬的手段來,更能讓它明確自己擺動的方向。
當然商毅是以中華軍的強大實力為後盾,而徳川家康當時則完全是強撐出一付強硬的恣態,這也充份顯示了德川家康的驚人謀略和過人膽識。因此徳川家慷ブ彌卸崠周夠取得關原合戰的勝利,盡管其中有運氣的成份,但也絕對不是僥幸。
隻不過現在酒井忠勝根本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連強硬的姿態都做不出來,空有龐大的兵力,卻不敢去進攻中華軍,隻敢打倒幕的大名,中華軍一出戰,幕府軍就立刻撤退,這也向眾大名擺明了就怕中華軍,這樣還有誰敢投向幕府軍去。雖然酒井忠勝死抓住道義大作文章,但在利益麵前,空談道義是沒用的,而且中華軍在方麵也不差,隻把矛頭對準德川幕府,不僅打出了為豐臣氏複仇的旗號,又有天皇的詔書。說起來並不比徳川幕府差。
就在酒井忠勝為現在的局勢感覺到一籌莫展的時候,一個令他幾乎絕望的消息,傳剄南宮山的幕府軍大營:甲府城失守了。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