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毅也點了點頭,道:“好,既然你們都決定了,那麼就聽從號令,各自按指定位置駐紮。” 又道:“成進。”
成進立刻起身敬禮,道:“在。”
原來雖然四十七位曰本大名都參加了這次軍事會議,但隻有中華軍的將領才有資格坐到會議桌前,眾大名都隻能站立在兩側。當然總算是沒有讓他們跪著。
商毅道:“開始下令吧。”
成進道:“是。”然後離座轉身, 麵對各大名, 道:“毛利廣綱聽令。”
――――――――分割線―――――――――分割線――――――――
這時己經入秋,天上下著細細的秋雨,而且微有一些薄霧,因此進入到關原的山區之後,濕氣也明顯増加了不少。
八月九日,商毅率軍蹬上了笹屋山,這時中華軍己經在山頂紮好了大帳,並且建立好了初步的陣地。這時倒幕軍和幕府軍也都以經進入了關原地區,整個山區裏都彌著騰騰的殺氣,一時氣氛也十分緊張。
關原地區位於本州島中部,舊稱不破關口,是日本三關之一,也是日本關東、關西的分界地區,是本州島東西交通的重要門戶。四周環山。由北麵的伊吹山,西麵笹尾山、天滿山,西南方的鬆尾山,東南方的南宮山等群山圍成了一個東西長約五公裏、南北寬約三公裏的盆地地形。中山道橫亙其中,向西通往近江、京都和大阪,北接北國街道,南接伊勢街道,乃是日本不得不爭的戰略要衝要路。因此商毅也將與徳川幕府的決戰地點選在這裏。
現在幕府軍和倒幕軍在關原地區呈東西對持。
倒幕軍一方的陣式呈南北分布排開,當然是以中華軍為主力,中華軍隻留下了一個團留守彥根城,其餘全數出戰,由第十一軍駐守西南方的鬆尾山;商毅和成進帶領其餘的一個師、三個旅駐守西北的笹尾山,一南一北,形成倒幕軍的兩翼。而在中路,甴毛利廣綱率部在天滿山東側下寨布陣,滿足了他要打第一陣的願望,而鍋島勝茂部在天滿山南側,沿東山道下寨布陣,有馬忠賴在天滿山北則靠藤古川下寨布陣。
鬆尾山、笹尾山分別位於關原的西南和西北,相距大約為三公裏多,中華軍占據南北的兩個高地,互為犄角並立,重型火炮程基本可以覆蓋全陣的區域。一但幕府軍進攻倒幕軍的中路,兩側都可以提供火力掩護,而如果幕府軍進攻南北,中路的倒幕軍就可以從中央突破,襲擊幕府軍的側翼。另外,一但有己方的大名倒戈或按兵不動,也可以從山上向他們開炮轟擊。
在這一次戰鬥中,商毅並不打算仍然讓隻中華軍隻戰,畢竟這是麵對幕府軍的三十萬大軍,雖然真的打起來,中華軍依然勝麵較大,但自身付出相當的損失,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是在中國,當然不用擔心,但現在是在日本,商毅必須要讓中華軍保持在取勝之後,仍然有壓製得住日本全國的實力,因此這一戰中所有參與倒幕的各大名都要出戰,讓他們先和幕府軍去火拚,中華軍再出手收拾殘局。
另外雖然這次商毅不打算吞並日本,但在日本扶植一批親中的大名,還是有必要的,而這一場戰鬥也是考查可以扶植的人選,看誰作戰努力,就扶植誰。到不是說誰賣力,誰拚命就表示他完全倒向中國一方麵,但致少努力作戰的大名將在日本被孤立起來,以後想要在曰本生存下去,隻能依靠中國。說白了就是交頭名狀。
商毅的大帳設在笹尾山,當然是以笹尾山為全軍的指揮中心,而商毅對這樣的布置非常滿意,當年的關原之戰,西軍大體也是這樣布置,隻不過當時還占據了東部的南宮山,使東軍隻能沿中山道排成一字長蛇陣。而現在南宮山己經被幕府軍占領了。
亞莉桑徳拉和豐臣薰,還有豐臣餘眾當然也都隨商毅一起出戰,都來到了笹尾山。豐臣薰心裏也頗為感慨,因為這裏是豐臣氏真正衰落的開始。
亞莉桑徳拉當然理解她的心情,拍著她的後脊,道:“放心吧,這一戰我們贏定了,連本帶利,都要讓徳川幕府吐出來。”
豐臣薰也被她說樂了,畢竟她對中華軍還是有相當的信心,轉頭又問商毅道:“皇上,我們什麼時候開始進攻?”
商毅笑道:“急什麼,先休息幾天再說,我看這一仗一時半會是打不起來的。”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