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軍登陸本州島之後,酒井忠勝因為兵力太少,不敢和中華軍交戰,因此留下酒井清勝守衛大阪,自己回到江戶,立刻下令到所有的親藩大名,讓他們招集各藩的人馬,到江戶集結,準備迎戰中華軍。
親藩大名,也就是德川氏的親屬,也包括鬆平氏,因為德川家康本姓鬆平,親藩大名一共封了二十四個藩。等這二十四個藩都帶著人馬趕到了江戶,共計約有八萬多人馬,加上幕府自身的兵力,總共集合了十五萬大軍,酒井忠勝也覺得兵力差不多了,正要出兵的時候,中華軍己經連續攻占了四國島,大阪、京都、神戶、大津等地,整個關西地區也都被中華軍和倒幕聯盟占領。
因此酒井忠勝又有些心裏沒底了,與另一位輔政大臣保科正之商議之後認為,以現在幕府集結的兵力,很難戰勝中華軍和倒幕勢力的聯軍,還要繼續集結兵力,最好是能夠集中東日本的全部力量,才能與倒幕勢力相抗衡。於是酒井忠勝首先調集兵力,以名古屋和彥根為核心,守衛尾張地區,隨後又以征夷大將軍的名議,下令各大名都招集本藩人馬,到江戶集結。
而這時東北部的米澤、仙台兩藩正打著左右逢源的算盤,一麵在口頭上答應加入倒幕聯盟,一麵又不斷派人到徳川幕府來遊說,要求徳川幕府能夠讓出一部份利益,換取兩藩轉向德川幕府的一方來。
而酒井忠勝和保科正之收到了這些遊說之言以後,也覺得如果能夠穩住上杉剛憲和伊達綱宗,讓他們不加入倒幕聯盟的一方也不錯,當然能把他們拉入幕府軍來,則是再好也不過,因為這兩個藩都是有實力的大藩,無論是加入那一方,都會別其實力大増。
於是雙方立刻進行了聯糸溝通,而上杉剛憲和伊達綱宗自以為自己的有市待估,因此也獅孑大開口,要求徳川幕府給自己増加二十萬石的領地為條件,加入幕府軍的一方來,經過了一番討價還價之後,終於定成二藩名增加十萬石的領地。
當然上杉剛憲和伊達綱宗並不是真的要加入到德川幕府來,而是想借力使力,借一方壓另一方,為自己爭取到更大的利益。先用倒幕聯盟來壓製幕府,以求増加領地,然後再借幕府來壓逼倒幕聯盟,為自己爭取到更大的利益,致於出兵的事情,則要等到戰局明朗化之後再說。
這一招伊達綱宗的老爹獨眼龍伊達政宗就玩得非帶溜,在關原之戰的前期,德川家康就承諾封伊達政宗一百萬石領地,換取獨眼龍的支持。結果伊達政宗雖然口頭上答應下來,但就一直按兵不動,等到局勢漸漸明朗,德川軍占了上風,大局將定的時侯,伊達政宗這才出兵助戰,雖然德川家康對伊達政宗的投機十分不滿,但畢竟獨眼龍是幫助了自己,也立下了不少功勞,也拿他沒辦法,因此在關原合戰之後,伊達政宗仍然保留了仙台藩,領地雖然沒有達到一百萬石,但也從五十八萬石,増加到六十二萬石,仍然成為各大名之最。因此這一次伊達綱宗也想學一學老爹,也玩一手漂亮活。
但酒井忠勝和保科正之也不是好糊弄的,雖然答應給米澤、仙台兩藩增加領地,但隻能是在戰後增加,同時要求兩藩立刻出兵加入幕府軍。而上杉剛憲和伊達綱宗當然不幹,堅持要先給領地,然後才能出兵。酒井忠勝和保科正之也是不見兔子不撒鷹,一定要先出兵,後給領地。
而這時倒幕聯盟在京都集結兵力,再次要求米澤、仙台兩藩出兵加入倒幕聯盟,而上杉剛憲和伊達綱宗為了給幕府施加壓力,派出使者到京都參拜天皇,並表示願意加入倒幕聯盟。
這下酒井忠勝和保科正之也有些慌了手腳,畢竟如果米澤、仙台兩藩真的加入倒幕聯盟,對徳川幕府來說,可是十分不利的。而且這兩個藩還是有爭取的可能性,因此酒井忠勝又派出使者,表示可以先給兩藩增加一萬石的領地,等戰事結束之後,再補增其他。
而上杉剛憲和伊達綱宗當然不滿足隻加一萬石領地,提出先加五萬石,雙方又經過了幾番討價還價,幕府最多隻能加到三萬石,然後說什麼也不向上加了。
上杉剛憲和伊達綱宗一見差不多到了幕府的底線了,也見好就收,雖然和預期的十萬石相比差了不少,但三萬石領地也不是一個小數,一多半的大名還沒有三萬石領地呢?反正先把領地弄到手再說,然後再去找倒幕聯盟那邊弄點好處來。
雖然倒幕聯盟現在是拿不出領地來的,但兩人也想好了,向倒幕聯盟弄點火槍來也不錯,這一次兩個藩至少也要各得一萬支,而且至少也是五折價。
那知兩人的算盤打得雖好,但就在這時,天皇下詔,正式宣布完全站到倒幕聯盟的一方來,這還不說,兩人也同時接到了倒幕聯盟公開向米澤、仙台兩藩發出的最後通諜,立刻明確立場,要麼加入倒幕聯盟,要麼加入幕府,別想兩麵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