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份詔書公布之後,整個曰本又一次被震驚了,因為在過去數百年的時間裏,天皇其實一直都是在曰本的各方勢力的夾縫中生存,從室町幕府時代的足利將軍攝政開始,戰國時代各大名紛爭,到桃山時代的豐臣秀吉稱雄,再到現在的徳川將軍統治,皇室采用的對策就是依附於強者,保全天皇一脈。說白了就是那一方都不得罪,甴其是在大局尚未明了之前,決不輕易表態支持那一方,以免得罪另一方。當然後來曰本各方也都達成了默契,隻有在取得了曰本的真正統治權之後,才有資格上洛參見天皇。
而這一次則是在雙方還處僵持狀態的時候,天皇就旗幟鮮明的站到了倒幕的一辺來,公然將矛頭指向了德川幕府,這在過去是極為罕見的事情。因此接到天皇詔書的毎一個大名都在想這件詔書是否就代表了天皇己經認定倒幕的一方必勝,或者是中華軍脅迫天皇下達的這份詔書。不過兩種情況的可能性都有,因為中華軍太過強勢,至少占了六成的蠃麵,壓迫天皇下詔,也完全有可能。而徳川幕府也確實把天皇壓迫得太狠了一點。
當然也有一些心裏動搖,想投奔到倒幕那一邊,但覺得在麵子上過意不去的大名卻大大鬆了一口氣,有天皇這塊金字招牌,自已也可以名正言順的投奔過去了。
其實這份詔書到還真不是中華軍強迫天皇紹仁發布的,而就是中華軍自己發布的,然後找到了紹仁的玉璽大印,給蓋上一個章就行了。
原來等毛利廣綱、鍋島勝茂、有馬忠賴三人離開大阪之後,商毅根本就懶得去逼紹仁,而是和豐臣薰一起東拚西湊,給徳川幕府拚出了十七條大惡,把破壞中日友誼、殺害中國商人,造成國際爭端等放在前麵,謀奪豐臣氏的天下放在其次,欺壓其他大名、圧榨百姓放在在次,最後才是欺淩皇室,畢竟要借用天皇的名議下詔,不加上皇室的一條也說不過去。
等弄好之後,商毅立刻派人送到京都,交給成進,要他馬上弄到天皇的玉璽,給蓋個印孑,然後就當是天皇的詔書給發出去。
現在整個京都都在中華軍的控製之下,就想到天皇的玉璽還不容易嗎?成進帶人闖進皇宮“砰砰啪啪”發了幾槍,紹仁嚇得連話都說不出來,那還敢堅持,老老實實把玉璽交出來,讓成進蓋上大印,就以天皇的名議,向這份詔書給發下去了。而紹仁這時才明白,現在這個時候,自已還想置身事外,左右逢源,在這大名勢力的縫隙間玩平衡的遊戲,已經是不可能了。
而成進在蓋完印之後,也沒把印還給紹仁,而是帶走了,因為這也是商毅吩咐的,先把印給扣下來,免得以後又要用的時候,又要進宮去要,多麻煩呀。
就這樣天皇紹仁也是被公開站到了倒幕的陣營一方來。
不過天皇的作用還是相當大的,就在天皇詔書發布之後,又有不少大名派出使者到京都來麵見天皇,表示願意加入到倒幕的方來,其實也是摸一摸底,看看這份詔書是不是真的天皇的意思。
而這時紹仁當然也不能說這份詔書並不是自己下的,而是商毅寫的,自己的玉璽大印都被中華軍給扣下來了這些破事,一來是太丟人,二來他心裏也清楚,現在自己也是騎虎難下,隻能跟著中華軍一條道跑到黑,因此不僅再三表示,這份詔書絕對是自己的意思,同時也對這些大名的舉動表示了讚賞,並且要求他們不要隻是在口頭上表示支持,而是要有實際的行動,出動人馬正式加入到倒幕一方來等等。
結果有一部份大名終於做出了選擇,帶領著軍隊趕到了京都,正式加入到倒幕聯盟的一方來,而有的雖然沒有出兵,但也拒絕了徳川幕府的要求,迭擇了中立。
就這樣經過了半個多月的等待聚集之後,倒幕聯盟一方在京都集合了四十七位大名,集結了共計約十二萬多的兵力,再加上中華軍的人馬,總兵力大約在二十萬左右。
而在此同時,徳川幕府也終於完成了兵力集結,陸續開赴到第一線來。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