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六章 帝國體製(一)mdash;mdash;內閣(2 / 2)

可以說這一套內閣製度也相當的完善了,不僅充份放給了內閣極大的權力,同時也給內閣増加了多重限製,再加上有國會的配合,就是在皇帝不理朝政的情況下,也能夠保證國政順利的進行,而且在這些限製下,幾乎不可能再出現把持朝政的權臣。

因此在將這一套內閣製度提交給國會討論之後,在參、眾兩院都得到了通過,而且幾乎沒有做任合的修改。因為在這個時代的中國,確實也是首次接觸到近代的內閣製度,因此很難對商毅製訂的這一套內閣製度說個一二三來。反正覺得差不多就行了。

當然和同時代的英國內閣、荷蘭執政相比,商毅製訂的這一套內閣製度也確實要成熟而完善得多,後來中華帝國的內閣製度也被許多歐州國家學習引用,在許多方麵都開創了曆史的先河。畢竟在這個時代,近代的共和製、議會內閣製才都剛剛起步,自然還存在著許多的缺限,而商毅卻要多了三百六十多年的經驗,直接從後世的製度裏提取精華,當然大不相同。

而且這一點也讓後世許多研究商毅的曆史學家對商毅的才智驚歎不己,在十七世紀中期就能建立十分完善的議會製度和內閣製度,因此也有人稱商毅為近代民主製度之父,當然同時也有不少感覺到匪夷所思,因為商毅的思想也未免太超前了一點。僅僅用才智過人來解釋,很難說服得了人。

後人的煩惱商毅當然不會知道,不過內閣製度即然通過了國會的決意,那麼就要立刻施行,就在內閣製度通過的第二天,商毅也向國會提交了自已的第一個首相的人選,當然還是王夫之。

而這個提名也得到參、眾兩院的絕大多數讚同票。因為在商毅未稱帝之前,王夫之就己經開始擔任商毅政權的內閣首輔,己有四五年的時間了,這麼多年以來,他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盡管沒有前方的將士,甚致是統戰部的李岩、堵胤錫那麼耀眼,但卻是一個不拆不扣的幕後英雄,一方麵在主持著政權的正常政務運行,另一方麵也盡力分配好各種資源,不僅要保證前線的供應,而且還要維持國計民生,確實非常不易,因此也可以說,中華帝國的建立,王夫之也是功不可沒,絕對可以排入前三位。

也正因為如此,王夫之被商毅提名,被國會通過,當然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於是王夫之也這樣出任了中華帝國的第一任內閣首相。

王夫之就職之後,也立刻開始了組閣。首先提名,由李岩出任副相,因為兩人己經共事了多年,互相之間也十分熟悉了,當然是副相的不二人迭,而內閣的十四個部門,其實絕大多數都己經有了,因此對於這些部門的人選,王夫之並沒有進行變更,仍然繼續留任,原來內閣的另外兩名成員,李格非出任外事殖民部大臣,李鬆晨出任組織部大臣,也仍為內閣大臣。

不過另一個新設立的部門國防部,這也是軍方參與國家政治的渠道。雖然說軍隊不應幹涉國家政治,但國家的政治行為也不可能完全離開得了軍隊,因此軍方通過正常的途徑,在內閣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國家政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實也就相當於是明朝的兵部,不過明朝的兵部尚書,都是由文職官員出任,但按內閣的製度,國防部尚書必需是由現役軍人出任。

這也是商毅做出的一個重大改變,軍隊糸統的官員,必須由現役軍人來出任,專業人來幹專業人嘛,決不能再搞什麼文尊武卑,文官節製武將一類的製度。否則隻會自我削弱軍隊的戰鬥力。

王夫之提名的國防部大臣的人選是周少桓,根據現役軍人來出任國防部大臣的原則, 隻能從八大軍區的司令官中選擇,其實適合國防部大臣的人選有三個,分別是周少桓、成進、李定國。這三個人的資曆、軍銜、戰功都相差無幾,選誰都可以。

但現在成進是北京軍區司令官,付責北京安全、彈壓蒙古,而李定國是甘肅軍區司令官,不僅也有彈壓蒙古,同時還威攝西北的青海、新疆的任務,因此暫時都不能隨意調動,隻有周少桓現在是山東軍區的司令官,他的防區沒有什厶事情,因此王夫之就選定了周少桓。

當然國防部成立之後,以前的統戰部也沒有取消,不過這屬於軍方係統的改製內容,因此先放一放。

很快,內閣的名單交到了商毅的手裏,商毅對此也並沒有異議,全部同意,當然對成進和李定國兩人,商毅也另有安排,因此帝國的第一屆內閣也順利的組閣成功,開始了工作。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