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三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2 / 2)

這一些訪歐使團船隊回歸, 自然又一次引發了轟動, 因為在年削, 中華時報 就己經報導了船隊回平返回到南洋, 並不日將抵達中國的消息. 因此在船隊抵京的當天, 到碼頭上迎接船隊達港的人員也達到了十餘萬人, 當然其中也有不少是出海人員的家屬, 畢竟這一去就是兩年多的時間, 現在終於回來了, 當然也都十分激動. 同時由於商毅決定親自去港口迎接船,

雖然這時中國人海洋意識並未完全覺醒, 並沒有意識到, 這一次訪歐使團船隊的歐州之行的重大意義,除了出使人員的家屬以外,其他人大多都是懷著一種看熱鬧的心理前來, 當然這也是因為現在帝國正處在上升時期,而且南京的百姓生活也比較穩定富足,因此人們的興致都很高,才會對其他新奇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如果連自已的溫曖都保證不了,誰還有心去管其他的事情呢?

雖然商毅並沒有要求其他官員們也去迎接船隊到港,都不過皇帝出動了, 大臣們當然也不能再穩坐釣魚台,都在各自的辦公室裏坐著。最後也成了傾朝出動, 內閣、各部的部長,還有正在籌備中的國會人員也全都出動,都到碼頭去迎接船隊的歸來。因此這一次迎接船隊返航的規格也提得很高。商毅當然也不會反對,因為這樣也算是一次表示自己以及政府對航海外交活動重視的態度。

而在商毅的後宮當中,亞莉桑徳拉和林鳳舞都是對航海持支持態度的人,而且在出訪使團中,還有她們的親屬,因此也陪著商毅一起出迎。另外一個就是朱媺婕,當然她純粹是想出來看熱鬧的。不過商毅也沒有反對, 也把她帶出來了. 其他人則留在皇宮裏.

雖然眾大臣們對商毅決定親自迎接船隊歸來,都覺得有些禮遇過重了,但畢竟南京地區的風氣相對開放,而且絕大部份官員都知道,現在帝國的財政有一半以上都是依靠海外貿易支撐,而且一些老臣也知道商毅對航海、經商活動十分感興趣,因此也都理解商毅的行動。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商毅的行為,就有少數官員直接上疏商毅,對商毅的這一決定表示反對,認為如此禮遇,確實太過了,如果隻是對一個從海外歸來的船隊就給以這樣的禮遇,那麼以後還有為帝囯建立奇功者,又當以何禮相待呢?

而在民間也同樣有一些反對聲音,有一部份學者甚致認為,航海行為純屬勞民傷財之舉,與海外諸國交流來往,也不過是可有可無之事,海外諸國之事,與中國並無相幹,並非國家發展的正途;致於海外經商貿易,更是微未小道,而治國大道在於恪守聖賢的教晦,推崇教化,以禮治國,這才是正途。而現在朝廷重小道而忽大義,實在是舍本求末,因小失大。

原來隨著局勢的安定,經濟恢複,士大夫、讀書人也都逐漸開始活躍起來,中國的讀書人天生都有喜歡議論政治的習慣,而在帝國建立之後,許多製度與過去相比,都出現了很大的不同,許多地方更致與中國傳統的觀念相違,因此也引發了不少爭論的地方。一些傳統道徳的維護者對帝國的政策製度都有許多不滿之處,當然他們不敢明目張膽的指責商毅,因此隻能把矛頭指向帝國的政府部門,這一次多少也是有些借題發揮。

商毅一向主張放寬言論禁止,不過放寬言論的負麵效應就是各種理論觀點都會出現,那怕是明知不對,錯誤的言論觀點,也都必須容忍,不能以行政手段強行幹涉,隻能夠讓全社會來參與討論,或者是用實際的結果來檢驗各種理論的對錯。

因此對於這次關於訪歐使團出現的爭論話題,商毅也隻說了一句話:讓曆史來評論。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