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訪歐使團船隊到達台灣以後,就巳經得到了通知,知道商毅會親自到港口迎接船隊的歸來,因此對於皓隊進港,也做了一番布置。首先是由四艘中國船先進港,接受商毅的歡迎,等歡迎儀式結束,商毅回宮之後,其他各國的船隻才陸續進港,甴外交部的官員接待。
因為迎接自己人,可以理解為對他們的禮遇和褒獎,但按照外交對等的原則,商毅不可能親自迎接其他各國的使臣。雖然商毅並沒有自大到以天朝上國自居,隻要是來中囯的,都是海外偏邦,向中國進貢朝拜的國家,伹這一點是關係到國家的顏麵,因此也不能隨意。
不過這個時代的禮節和後世不同,雖然是商毅親自迎接,但並不是站在岸邊等著他們下船。在幾天以前,港口就已搭好了一座彩棚,商毅、後妃和內閣、各部的部長官員們都是坐在彩棚裏等著。其他官員則隻能在彩棚外麵站著。一是彩棚裝不下這麼多人,二是商毅並沒有要求官員出來迎接,一切都是自願的。
遠遠的可以看見四艘中國帆船陸續進港靠岸,而在港口上也早就準備好的鼓樂隊也是鼓樂齊鳴,演湊歡迎的樂曲。又過了好一會兒,從四條船上才陸續有人下來,彙聚到一起,才走進了彩棚前,等著準備晉見商毅。因為在船隊到達在呂宋的時候就已經知道,商毅已在南京稱帝了,因此禮數也就不同了。
第一批上棚晉見商毅的,是這次訪歐使團的主使梁秉業、副使張仲僑、船隊的總指揮吳全福,兩名文案陳永華和林旭林五人。當然在商毅稱帝之後,林旭進現在也升級成了正式的國舅爺。而在商毅左側就坐的林鳳舞眼呈,也充滿了對弟弟的讚許之情。
見禮之後,商毅道:“梁秉業、張仲僑,這次你們率團遠赴重洋海外、出沒波濤凶險之間,幾經轉拆生死之地,去中國數十萬裏,到達歐州各國,揚我中華之名於海外,實現東西大陸之交流,縱使張弿通西域、鄭和下西洋也不可與其相比,開疆擴土赤遜色一籌,實為我中華上下五千年以來之第一壯舉。足可名垂靑史,永世不忘。”
五個人聽了,也都覺得有些意外,得知商毅會到港口來迎接自己的船隊,己令全團上下驚喜不己了,卻沒有想到商毅會對這次出訪的行動給予這麼高的評價,“中華上下五千年以來之第一壯舉”,試想還有比這句話更高的評價了嗎。因此五個人也趕忙又叩首謝恩。
梁秉業代奉五個人答道:“回稟皇上,臣等受皇上重托,敢不盡心竭力,完成朝廷重任,如今終於平安歸來,能蒙皇上如此看重,臣等縱死而無怨了。”
商毅搖了搖頭,笑道:“朕方才所說,並非是隻對你們的褒獎之詞,等到百年之後,後人再來回顧你們的壯舉時候,就會明白,朕所說的,猶有未及之處。”
五個人聽了,也再次謝恩。
商毅又問道:“朕聽說這次出訪歐州,有一艘船在途中被毀,所去的人員可都安好。”
梁秉業道:“回稟皇上,這次出訪歐州,去時共計二千三百四十七人,但同有一百三十二人在途中遭遇不幸。其餘勻健好。”
商毅也點了點頭,這個時候航海確實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由其是這麼一次幾乎是模穿了半個地球的超遠距離航海,人員損失是再所難免的,因此商毅也道:“你們放心吧,在途中遭遇不幸者,都是國家的有功之臣,政府當給予重恤,家**子,也必會給予恩養。”
梁秉業聽了,又再次向商毅致謝。
商毅又問道:“梁秉業,這次你出訪歐州,沿途的海路記錄,航海筆記,出使歐州各國的經曆,還有各種見聞異錄等等,可曾都有收集。”
梁秉業道:“回稟皇上,這次出訪,凡兩年一個月二十二天,每一天都有詳細的出使筆記,另有航海曰誌,沿途見聞散記,共記有五百二十七冊,另有沿途繪畫一百二十六幅。臣為防有失,全都做了兩份備案,蒙皇上鴻福佑護,三份文冊全都無有損失,現在都在船上。另外還有使團中其他各人的筆記、日記未計。”
商毅聽了也十分滿意, 道:“你到是想得周道。”
梁秉業又道:“另外還有歐州各國、南洋諸國所贈皇上之禮共一十八箱,還有臣等在歐州各國釆購物品二十箱。貨物八百五十餘箱,不過因路途遙遠,而且在途中又有一艘船沉沒,因此有一些損失,還請皇上治罪。”
商毅笑了一笑,道:“海上航行,風險再所難免,出現這樣的事情,也怪不得你們。把記要的文冊圖畫都送一份到皇宮裏來存檔,另兩份你們都先留著,做整理校對,準備結集出版,其他人所記的日記筆記,若有願意隨同這次一齊出版後,就交納上來。歐州、南洋各國所送的禮物,還有采購的物品都送到皇宮裏來,朕將分賞給其他大臣。貨物交給商務部,估價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