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一章 大西軍出戰(一)(2 / 2)

而劉文秀和艾能奇對封王、封爵看得到並不是那麼重,一早就主張不要在乎爵位高低,盡快出兵才對,結果因為孫可望強烈堅持,才拖到了現在,而這時再不出兵就不行了。

因此孫可望也決定分兵兩路,一路由自己統領,帶大將白文選、馮雙禮、王尚禮、賀九義等人率軍五萬,由曲靖府出擊,進入普安州,另一路由劉文秀和艾能奇兩人統領,率軍五萬,由安龍所出擊,進駐永南衛,利用貴州現有的地區,阻擋中華軍。

雖然大西軍號稱有三十萬之眾,但實際的精銳就是這十餘萬人,是以原來大西軍的士兵為班底組成。因此也可以說這次大西軍是傾巢出動了。

而永曆朝廷接到孫可望的書信之後,也是悲喜交加,這可真是雪中送碳來了,但偏偏就在這時,又有大臣向朱由榔建議,孫可望初附,人心不知,冒然進駐雲南,恐為其所挾,因此不如暫遷致安隆所,靜觀其變。

安隆是位於雲南、貴州交界處的千戶所城,雖然離雲南很近,但畢竟還不是在雲南境內,可以不受大西軍的控製,而一但有了危險,也可以隨時躲進雲南省去。而孫可望派來的使者楊畏知也認為這樣可行,因為楊畏知還是心向永曆朝廷,他也擔心由於封風的風波,孫可望已經對永曆朝廷十分憤恨,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孫可望不可能真扶助永曆朝廷。如果讓永曆朝廷置於孫可望的控製之下,並不是什麼好事。

另外楊畏知從昆明出發的時候,也知道了大西軍的進軍計劃,知道是由劉文秀和艾能奇領軍走安隆,進駐永南衛,而且楊畏知和大西軍相處幾年,也知道孫可望素有野心,另外相對來說,劉文秀和艾能奇就沒有那麼大的野心,而且在對待永曆朝廷的態度也比孫可望要好一些,因此把永曆朝廷置於他們兩人的控製之下,就要好一些。

朱由榔到是想直接躲進雲南省去, 離中華軍越遠越好, 但見眾大臣都主張先到安隆, 靜觀其變, 連楊畏知都這樣建議,也隻好聽從眾臣的議見,先到安隆所去駐紮。

就這樣永曆朝廷君臣人等在安南衛住了沒幾天,又立刻啟程,趕奔安隆所。而隨行的武將匡國公王祥不願隨永曆朝廷去安隆,率軍占據了普安州。

安隆隻是一個千戶所,地方簡陋之極,連吃喝用度都十分短缺。盡管這時永曆朝廷的人數己經很少了,隨行的大臣隻有二十餘人,加上家眷和護行的士兵,一共隻有七百餘人,但還是不夠。好在是永曆朝廷君臣人等到達安隆所之後沒有三天,劉文秀和艾能奇就率領大軍到了,兩人立刻來朝見朱由榔,而且態度也十分恭順,並且送來了大量的糧食、酒肉物資,供應永曆朝廷君臣人等。

這也令朱由榔大為感動,下旨改安隆為安龍,暫時留駐,而這一次朱由榔終於獨斷了一回,封劉文秀為蜀王、艾能奇為晉王,當然也封了孫可望為翼王,一口氣封了三個一字王,並且為將大西軍的大將白文選、馮雙禮、王尚禮、賀九義四人為公爵,又封楊畏知為禮部尚書兼右都禦士,內閣大學士,帶詔書到孫可望的大營去策封。

而這時孫可望己率領大軍,進入了貴州省境的普安州,正好王祥占領了普安州,怕孫可望到了普安州之後,搶了自己的地盤,於是派人送信給孫可望,表示自己受永曆朝廷所封,守衛普安州,因此沒有朝廷旨意,不敢私自讓境放行,請大西軍從其他地方繞行。

孫可望這時本來就對永曆朝廷憋著一肚子火,見王祥居然還打著永曆朝廷的招牌來嚇唬自已,更是氣不打一處來,你不是不放行嗎?那我就動手開打,因此立刻下令馮雙禮和白文選,向普安州發動進攻。

結果王祥不是大西軍的對手,被大西軍攻破了普安州,自己也被白文選生擒,孫可望進駐普安州之後,立刻下令,以阻擋自己大軍的罪名,將王祥斬首示眾。並以普安州為大西軍的駐地, 準備迎戰中華軍。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