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二章 大西軍出戰(二)(1 / 2)

就在孫可望攻占了普安州之後,楊畏知帶著永曆朝廷的策封敕書,來到普安州,麵見孫可望。

雖然這一次永曆朝廷終於封孫可望為一字王了,但封的是翼王,不是孫可望要的秦王,現在孫可望在雲南己經使用秦王的儀式敕命了;當然僅僅是翼王、秦王,也還好一些,反正都是一字王,儀式敕命這些東西,以後都是可以改過來。

但永曆朝廷同時又封了劉文秀為蜀王、艾能奇為晉王,這讓孫可望非常不爽,因為孫可望討王封的主要目地就是為了能在爵位上壓住劉文秀和艾能奇一頭,結果這樣一來,三個人的地位還是一樣平起平坐,而且自已討個王爵費盡了心機,還大大失了麵孑,而劉文秀和艾能奇卻毫不費力,也得到了王爵封賞,更是讓孫可望十分惱火。

而且永曆朝廷隻遷到安龍,並沒有遷到雲南,現在反而被劉文秀和艾能奇控製,孫可望也頗有一種竹籃打水一場空的感覺。正好在楊畏知的隨從中,有一個孫可望過去的舊部,偷偷告訴孫可望,永曆朝廷在安龍定居,是楊畏知的主意,孫可望頓時勃然大怒,立刻下令,將楊畏知處斬。隨後下令,派馮雙禮和白文選帶領一萬五千人馬,進攻西堡司。

現在中華軍在貴州的兵力分布是,由十六軍駐守貴州西北部與四州、雲南的邊境接壤的一帶地區,以防四川的吳三桂向貴州或是雲南方向流竄, 第二軍駐守貴州南部, 十二軍駐守貴陽府。這時貴州的降兵也都處理的差不多了,而羅遠斌也接到了報告,知道大西軍總算是出兵了,因此羅遠斌也立刻調集人馬,準備迎戰大西軍。

西堡司是普安衛治下的一個千戶所,由貴州進入四川北部官道的必經之路,也中華軍在貴州駐守的範圍邊緣,中華軍在這時留下了一個團駐守。

馮雙禮和白文選率領人馬,殺到了西堡司,因為在出兵之前,兩人也打聽過了,在西堡司裏駐守的中華軍隻有三千多人,雖然西堡司也有城牆守護,但城牆極為簡陋,大部份地段都隻有一丈多高,幾手徒手都可以爬上去,因此兩人也信心十足,認為這一戰是勝券在握了,這是大西軍出滇之後的第一戰,說什麼也要打好。

但戰鬥一開始,情況就大大出乎兩人的意料之外,中華軍將兵力分散在城牆上,完全以火槍射擊,大西軍還沒有靠近城牆,就被打得傷死無數,第一次進攻就這樣被中華軍擊退了回來。

馮雙禮和白文選互相看了一眼,對這樣的場景,兩人似乎還有些印像,而一些陳年舊事,也慢慢在兩人的頭腦中回憶起來。

其實大西軍以前也和中華軍交手過幾次,那還是在崇禎十六年(1643年)年初的事情了。

那個時候商毅才是剛剛暫露頭角,中華軍也還在創使階段,名稱還是叫商家軍,而且還沒有占領浙江省,隻有山東穆陵關這一塊地盤。

商毅是奉明朝的命令,從山東南下湖廣,平定張獻忠的叛亂。雙方在湖廣交戰數次,但當時中華軍就是以火槍為主要的武器,雖然當時大部份還是用的火繩槍,但使用線型陣,以密集的火力遠程打擊對手的戰術,也讓張獻忠吃了不少苦頭,結果被中華軍打得狼狽逃竄,從湖北一直逃到湖南,十幾萬大軍被打得不足萬人,最後一直躲進深山裏,中華軍還不停手,幸好是當時明朝又調中華軍去打李自成,這樣張獻忠才僥幸逃脫。而李定國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歸順了商毅,從此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雖然當然和中華軍交過戰的大西軍士兵已經沒剩下幾個了,但馮雙禮、白文選當時就己經跟著張獻忠幹了,因此和中華軍的幾次交戰,也是全程跟下來。隻不過這一晃過去了七八年的時間,中間又發生了不少事情,兩人也漸漸淡忘了。當然這些年來,李定國隨中華軍東征西殺,名聲鵲起,幾乎是天下皆知其姓名,大西軍雖然在雲南偏遠,也隱約聽到過一些,但因為互無來往,因此也沒有太留意。

而現在雙方再次交鋒,那時的記憶才又都重新被翻了出來,兩人都記得,當時中華軍的火槍就十分犀利,一排一排的射擊,火力又密集又連續,大西軍的士兵幾乎無法衝到中華軍的近前,因此也給兩人都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像。而現在看起來,中華軍的火力比當時簡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看來這一次的對手,可不好對付。

雖然說這個時候的大西軍要比張獻忠那個時候強得多,但仍然是一支純冷兵器的軍隊,麵對著中華軍這樣後近代的軍隊,當然不對手,結果大西軍連續向西堡司發動了三次進攻,都被中華軍以猛烈的火力擊退,而且連城牆都沒有碰著。而人馬損失,己經超過了一千五百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