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之後, 南京政府先後發布了三個公告, 一個是[新聞出版製度管理規範],另二個是【南京政府初中高等教育大綱】和【科舉考試製度規範】。其中前二個是立刻施行,後一個是在統一全國之後,開始施行。
前兩個到是沒有引起什麼引起什麼,[新聞出版製度管理規範]的出台,實際就意味著民間私人可以創辦報紙,雖然說對報紙內容做了相應的限製,但這一點也無可厚菲,任何朝廷都會對出版物進行管製,而且這六條規範從字麵上來說,也都說得過去,誰都挑不出什麼毛病來。
而【教育大綱】則更簡單了,因為現在的教育體糸己經早就在長江六省開始實施,在浙江、山東等地都己經實施了好幾年。而且創辦公立學校,將教育係統化,正式化也被公認為是商毅推進的仁政之一。而在教育中加入數學、物理、天文、世界地曆、曆史、外語等內容,雖然也引起過一些爭議,但反對的勢力並不強大。因為東南沿海地區的風氣比較開放,對於新事物的接收也很快,而且商毅並不是廢棄了傳統教育,隻是加入了一些新的課目,不少開明有識之士也都清楚,這此科目確實都是有用的學問。
不管願不願意,反正商毅己經這麼做了,在公立學校上學,就必須學習這些課程。而公立學校全部都是免收學費,使用免費教材,同時給學生提供一些必要筆墨紙張,對絕大多數人家來說,都居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在公立學校上學的學生還是占了大多數。
但【科舉考試製度規範】的發布,卻引起了不小的爭議,當然爭議的主要焦點,就是將一些自然科目引入到科舉中。在【規範】中還附有一張自然科目的範例考卷,共計有六十題,毎題一分,其中包括有數學(含幾何)、物理、天文、世界知識、時政五個部分的內容,每一部分的分數在十到十五分之間,以四十分為及格線。自然科目不及格,不能中的。
將自然科目引入到科舉,確實在中國一千多年的科舉考試中,是從未有過的事情,因為中國古代一向都不重視自然科學,因此一些道學者、士大夫都強烈的反對這一點。而對其他內容,到都能接受,畢竟廢除八股文,擴寬科舉的命題限製,己經是仕林人士的共識。也有相一部份人和王夫之的意見相同,認為可以把自然科目全部歸到經濟物科裏麵去,沒必要參到科舉裏麵。
當然反對的口氣也不是一邊倒,也同樣有不少人持支持立場,因為自然科目己經在南京政府的教育體糸中存在下來,不少人也從中看到了希望,自然科目學得好,也同樣能夠通過科舉做官,另外還有一批人是絕對擁護商毅的支持者,也都持讚同態度。
同時【中華時報】也再一次發揮政府口舌的工具,連續發表文章、評論、說明自然科目的重要性,以及將自然科目引入到科舉的好處等等。因此又引發了一場口水大戰。雖然也有一些道學者寫文反駁,但傳播的範圍和影響力都遠不及【中華時報】。
不過就在幾天之後,在參政院裏就有議員發出了“反對將將自然科目引入到科舉” 的提案,為此也在參政院裏展開了激烈的辯論,足足花了一天的時間,這也是參政院實行了會議製度規範之後,對一個提案花費時間最長的一次,當然這也和辯論有多次被打斷有關,其中還引發了兩次混亂,有五名情緒激動的議員被逐出會場,另外還有大量的議員遭到違規,或警告。
在最後的投票表決中,以一百五十七票讚用,一百五十二票反對,十三票棄權,盡管讚同占了多數,但未能達到投票的半數,因此這一提案並未能通過。
原因就在於,參政院裏的議員來自社會各層,真正的傳統讀書人所占的比例並未超過半數,還有大量的經商者、手工業者、實業者。因此傳統觀念在這裏並不一定有立場。而且大多數人對商毅都十分擁護,諸多因素加在一起,最終出現了這個參政院成立以來,最居有爭議的一次投票表決。
不管怎麼說,結果己經定了下來。當然商毅也早就做好了被參政院表決通過的準備,就算是被表決通過,商毅也不打算退讓,也要強行通過。因為商毅十分清楚,隻要自己堅持不動搖,反對的聲音就會慢慢自動消失,而學生們也都會去老老實實學習這些自然科目,畢竟十年寒窗苦讀,不就是為了金榜提名的那一刻嗎?能夠真正堅持自己學術原則的人,總是少數,而等考過幾次之後,就算再有人反對,也沒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