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尚可喜也清楚,雖然也算是拉起了一支隊伍,但成軍的時間太短,沒有經過訓練,根本就不堪大用,如果現在就把這支隊伍拉上戰場,估計聽到大炮一響,就會立刻土崩瓦解了。因此不能做指望。那麼是不是現在就該跑路了呢?這時尚可喜已經征集到了二十多條大船,而且將二十多萬兩白銀、三萬多兩黃金,還有價值在十萬兩白銀以上的珠寶器皿都己經打包裝箱,有一半也運到了碼頭,另一半雖然還留在廣州,但也隨時都可以運走,上船開跑。
不過讓尚可喜還有些下不了決心的是,被他派到海南去準備接應的人還沒有回來報信,這還不算大問題,關建是尚可喜現在還沒有想好,三條逃跑路線,到底選擇那一條。因此才遲遲不能覺定,好在是現在還不是兵臨城下,致少還有幾天的緩衝,另外也得等兩個兒孑回到廣州再開跑吧。現在到是可以先把他們叫回來了。
尚可喜正要下令,招回兩個兒孑,這時隻是一個侍衛官匆匆忙忙的跑了進來,一臉緊張之色,道:“稟報王爺,大事不好,中華軍已經打到廣州城了。”
尚可喜聽了,也不禁大吃了一驚,雖然現在東北兩路都吃了敗戰,但離廣州最近也還有二百多裏,中華軍難到是飛到廣州的嗎?不過這也很難說,中華軍一向神出鬼沒,出奇不意,說不定他們會派出一支偏師,抄小路繞道殺到廣州來了,因此立刻問道:“中華軍有多少兵力,現在到了那裏了?”
待衛官道:“有多少人還不清楚,但戰船至少有一百艘,現在已經進了零汀洋,直逼虎門,這會兒估計應該向虎門發動進攻了。”
“船?虎門?” 尚可喜的腦袋忽然“翁”了一聲,立刻大了起來,自己怎麼把這麼重要的事情給忘了。中華軍不僅有一支水軍,而且還很擅長於從海上突擊啊。
陸地上有重重的關隘,軍隊不能飛躍,但在海上卻沒有這些障礙,萬裏海疆,中華軍都可以來去自如。在清廷第二次南征的時候,中華軍就是從海路出擊,突襲了遼東,又從天津大沽口登陸,直逼京師,才迫使清軍從江南撤軍,最終導致了那一次南征失敗,而商毅也是從那時趁勢崛起,俱備了統一天下的實力。而最關建的一點,就是那次海上的突襲,自己怎麼把這麼重要事情給忘了,現在中華軍又給自巳來了這一手,而自已準備的船隻,都停泊在珠江口裏,而中華軍已經過了零丁洋,都己經到了虎門,整個珠江入海口也都被中華軍給堵死了,就算虎門守得住,但自己也無法從海上跑路了,這下該怎麼辦?
其實尚可喜早年隨毛文龍駐守皮島,對海上到並不算陌生,當初投降當時還是後金的清廷,就是從登州乘船到達遼東,完成了跨越渤海灣的海上航行,但投降清廷,一直到入關,二次南征,全都是在陸地上幹活,尚可喜也差不多把當年的航海經驗都忘了。雖然中華軍從海上奇襲遼東,當時也確實讓尚可喜大吃了一驚,但畢竟沒有關係到他的切身利益,給尚可喜的印像並不深刻,也沒有意識到海軍的厲害和重要。
因此到了廣東之後,尚可喜到也不是沒有想到過,自己可能會麵臨著海上的進攻,但他的對策沒不是積極發展海軍,還是繼承了原來明朝的做法,隻是加強了沿岸的防禦,修築炮台,認為這樣就可以無憂了。但去沒想到在最關建的時刻,中華軍又故計重實施,徹底打亂了自己的跑路大計。
想到這裏,尚可喜也不禁連連捶打自己的額頭,心裏又悔又恨,自己怎麼就沒能早一點想到中華軍會有這一招呢。其實就算尚可喜事先想到了,也一樣沒有用,因為中華軍照樣會從海路殺入珠江口,因為尚可喜沒有海軍,最多也隻能加強虎門岸上的防禦,能不能擋住中華軍則不說,但想從海上逃路,是不可能的。
尚可喜後悔了一陣,立刻又翻看地圖,看一看還有沒有別的辦法,因為他知道,在江門、新會那一邊,還有一條出海口的,而就在這時,又有一個待衛,幾乎是連滾帶爬的跑了進來,道:“王爺,大事不好,虎門失守了,中華軍己經在虎門上岸,殺向廣州而來。”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