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軍的目標是全力進攻大名府,打通開封和京師的聯絡,但對彰徳府也不能不理,因此瓦達克和譚泰決定,將分兵為東西兩路進攻,以東路為主力,由譚泰率領一萬五千清兵和日本軍隊組成,共計兵力約在十萬左右,以邱縣為後方,然後沿衛河南下,直接進攻大名府,西路為策應牽製人馬,甴瓦達克部和朝鮮軍隊組成,共計兵力六萬,以邯鄲為後方,沿官道進軍,先取滋州,然後進攻彰徳府。
於是就在九月二日,聯軍分兵行動。但兩路人馬都遭遇到了中華軍的堅決阻擊。
邯鄲與滋州雖然分屬河北、河南兩省,但兩地之間的距離隻有六十多裏,並且有官道直接相通,西路的清軍出了邯鄲縣,才走了不到三十裏,就在辛莊營鄉遇到了中華軍第九軍的兩個團的阻擊。
指揮西路軍的瓦達克雖然沒有和中華軍交過手,但也聽說中華軍的威名,因此當然不會讓自己部下的清兵去送死,而是下令讓朝鮮軍隊打第一陣。
這個時候的朝鮮軍還是一支基本以冷兵器為主,輔以極少數量火器的軍隊,盡管守衛辛莊營鄉陣地的中華軍隻有二個團的兵力,但在以密集火力組成的嚴密防線麵前,朝鮮軍隊根本就無法逼近中華軍的防線。一連發動了五次進攻,但都被打退回來。
不過盡管朝鮮軍隊連續進攻不成,但實際的兵力損失並不大,還不足兩千人。因為除了第一次進攻之外,後麵的四次進攻朝鮮軍隊都沒有堅持多久,就被中華軍給打退了回來,由其是最後一次,幾乎是一觸就退,進攻的軍隊剛剛派上去,隻是遭到了中華軍二三輪火槍射擊,就立刻退下來了。
瓦達克也氣得臉色鐵青,收兵回營之後,把朝鮮軍隊的主將金宗玄叫去,把他罵了個狗血淋頭,然後責令他在第二天的戰鬥中,一定要加進攻,絕不能再這麼不堪一擊了。
其實金宗玄心裏也頗有些委倔,朝鮮軍隊今天的表現確實不怎樣,一方麵是因為這時的朝鮮也是重文輕武,軍備鬆弛,無論是訓練還是士兵的素質作風都很差,根本就沒有打硬仗的能力,另外朝鮮軍隊也從來沒有見過中華軍的這種戰法,雖然在五十多年前的曰本侵朝的壬辰之戰中,明軍也大量的使用火器,但一般都是用於守城戰中,而且難以形成連繼的火力,需要依靠其他兵種支援。
而如果是在野戰中,就算明軍擺出守勢,但也不可能完全靠火器支持,因為像一窩蜂、火箭車之類的火器隻能發動一輪攻擊,而鳥銃、三眼銃這些火槍,一來是射速慢,二來是射程近,也隻能進行一二個輪次的三段射擊,就會讓曰軍衝到近前,雙方最終還是隻能以白刃戰來決勝。
但向中華軍這樣射程遠,火力密集,而且打擊連續不絕, 幾乎就不會間斷的火器戰術, 朝鮮軍隊不僅沒有見過, 以前甚致連聽都沒有聽說過。而且自從清崇德二年(1637年),丙子虜亂之後,朝鮮臣服於清廷,隨後的十幾年時間裏,朝鮮就沒有發生過什麼戰事,軍隊的主要作用,是用來平定內部的農民暴動和起義。而這一次出兵中國的朝鮮軍隊中,有一大半士兵別說見血,就連真正的戰場都沒有上過。
結果在第一次進攻中,遭遇到了中華軍猛烈的火力打擊,傷亡十分慘重,這也確實給朝鮮軍隊造成了極大的恐懼心裏,因此在後麵的幾次進攻中,朝鮮軍隊都是草草收場。而金玄宗等主將對此也無可奈何,畢竟他們也不敢親自上陣去帶隊衝鋒。
第二天,瓦達克繼續出兵,進攻中華軍的防守陣地。而這一次瓦達克也不敢再讓朝鮮軍隊單獨進攻,也派出了清兵,帶著朝鮮軍隊一起向中華軍發動攻擊。同時也設立了督戰隊,嚴令臨陣退縮者,必斬。
而昨天在瓦達克那裏挨了一頓臭罵之後,金玄宗也把朝鮮軍隊的諸將招集到一起來,將眾人也嚴勵的訓斥了一頓,同時也要求明天的戰鬥,一定要打出點樣子來,否則自己也無法向清軍交待,當然大家也就都沒有好日子過了。
因為在第二天的第一次進攻中,朝鮮軍隊的表現也有所改觀,跟著清軍一起,向中華軍的陣地發動猛攻,在遭到中華軍的火力打擊之後,雖然也陣亡了一些士兵,但還能堅持著繼續向前衝鋒。當然在清軍的教授下,朝鮮軍隊這次也將隊形放散了一些,因此傷亡也比昨天少了許多。另外在朝鮮軍隊的身邊,畢竟還有清軍督促,不少朝鮮士兵也隻能硬著頭皮向前繼續衝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