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州地處睢水以北,古稱睢陽,正好位於河南省東部的中間位置,曆來都是中原地區重要的戰略要地,唐朝中間,許遠、張巡、南霽雲、雷萬春等人曽在這裏死守睢陽,才力保江淮不失。因此中華軍攻克了陳州之後,頓於是抵住了中原戰場的腰部一樣,用時也使整個戰線完全都推進到河南省境內,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原大戰。
因此商毅首先下令,淮南、南京軍區的部隊都就地駐紮,迅速休整、補充準備迎接下一步的戰鬥,山東軍區的第五、九軍退回黃河北岸,駐紮在兗州府,聽候下一步的命令,鄭成功部駐守在黃河邊的豐縣、沛縣一帶,控製黃河水道,保證歸徳府以東的黃河水域,都在中華軍的控製之中。而後方也迅速將各種物資、彈藥運送到戰場來。
同時商毅也在積極的思考,下一步的作戰計劃。
占領了陳州之後,中華軍的選擇餘地就相當大了,大體上有兩個進軍路線,一是由淮南、南京軍區由陳州、徐州兩線出擊,分從東、南兩麵直接進攻清軍在中原戰場的總部開封,而山東、湖廣軍區可以在北麵和西麵牽製清軍的兵力。
這一個作戰方案最為直接,一但達到了戰略目標,中華軍將取得徹底的全麵勝利。但這個方案也比較冒險,因為清軍本身還有十分龐大的兵力,僅在中原戰場內,兵力擾約在三十五萬左右,同時清軍在河北南部的河間、真定一線還有博洛部的六萬人馬,對山東地區也是一個不小的危脅,而且就是在河南省境內,陳州以南的汝寧府還有大部份地區都在清軍的控製中,一但中華軍全麵進攻開封府,戰線拉長之後,自己的背後,也不是絕對的安全。因此也存在著許多的變敵。
而另一個作戰方案是以山東軍區在黃河北岸牽製開封府的清軍,集中湖廣、淮南、南京軍區的兵力,分從河南東西,沿陳州至襄城一線進軍,將河南省攔腰截為兩段,先徹底占領河南省的南部,穩固住自己的後方以後,再集中兵力,全力進攻開封府,取得最後的勝利。
和上一個方案相比,這個方案就顯得要穩妥一些,基本都是穩紮穩打,不會出現大起大落的現像。以中華軍的實力,和目前的局麵,就這麼穩妥進軍,按步就班,也絕對有最後取勝的把握。不過相對的,這一方案最大的問題是耗時太長,萬一多爾袞見勢不妙,放棄中原之地,全麵北撤,固守河北,那麼商毅計劃在中原全殲清軍主力的計劃,也就落空了。
盡管經過了徐州戰役,中華軍又消滅了清軍十餘萬的兵力,但這時清軍仍然保留著相當一部份主力軍隊,還有一定的戰鬥力,如果清軍放棄中原,全麵退守河北,收短自身的戰線,減少防守麵,將來中華軍收複河北、京師的過程,還將會有許多堅艱的戰鬥要打。
因此商毅反複思考,也沒有最後決斷。
而就在這時,南京方麵給商毅發來急報,向商毅報告了兩個不好的消息,一是南方的三個南明朝廷正在積極的活動,在廣東的永安朝廷的大力拉隴利誘之下,正在組成同盟,調集軍馬,準備向南京政府的南方進攻;而另一條是從各方麵掌握的情況來看,清廷所請的外援也快到位了,日本、朝鮮、荷蘭都決定幫助清廷,其中曰本將出兵七萬,赴中國參戰,另外派遣一支水軍,進攻浙江沿海一帶地區,而朝鮮乜將出動四萬人馬,增援清廷。荷蘭雖然沒有直接出兵赴中國參戰,但答應派遣船隻,幫助曰本運送兵力,同時參加並指揮日本的水軍作戰。當然清廷也分別許給了日本、朝鮮、荷蘭不同的優惠條件。
看完這兩條消息之後,商毅也不覺有些緊張起來,外部力量的涉入,也使中國的局麵更為複雜化了,因此在這個時候,自已一定要小心應對,不能輕易的冒險。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