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慘敗,勒克徳渾部和耿仲明傷亡慘重,多爾袞得知以後,也同樣大為震驚,差一點又急得吐了血.由其是對耿仲明放棄陳州,不戰而退更是惱火不己,陳州在河南看的地理位置有多重要,多爾袞當然是清楚的,因此也恨不能立刻將耿仲明斬首,以消心中之恨。
不過生氣歸生氣,現在徐州、陳州失守,中原的東線門戶大開,不想辦法應對是不行的。當然對多爾袞來說,現在收到也不全是壞消息,好消息也有不少,曰本、朝鮮、荷蘭答應出兵相助,就是其中之一,不過等到曰本、朝鮮的援軍到達戰場,至少也是一個月以後的事情了。現在畢竟還沒有來。因此真正讓多爾袞高興的是清軍的其他幾路援軍,阿濟格部、尼堪、韓岱部、和從北京來的三萬人馬,終於都到達了中原戰場。
現在清軍在中原戰場的兵力有:多爾袞本部人馬八萬,包括新軍神武營一萬人;原有南陽殘餘人馬一萬五千餘人,包括新軍神兵營餘兵三千人;從北京趕來的三萬人馬、也包括新軍神武營一萬人,全部隸屬於多尓袞本部;洪承疇部人馬四萬五千,包括新軍神軍營一萬五千人;阿濟格部人馬六萬五千,包括神工營一萬七千人;尼堪、韓岱部五萬;勒克徳渾部三萬五千,包括新軍神勇營八千兵;耿仲明部四萬。因此現在清軍在中原戰場的總兵力在三十五萬左右。新軍的總數在六萬以上。
而在河北河間、真定一線還有博洛部六萬人,包括新軍神武營五千人,神威營餘兵一千餘人。因此清軍在中原一帶的兵力還是相當雄厚的。當然也可以說清廷是把自已最後所有的本錢全部都壓上來了。
另外一個讓多爾袞真正覺得興奮的是,大同終於被清軍攻破了。
多爾袞率軍南下之後,又派了多羅郡王瓦克達率領兩萬人馬,繼續困守大同城,加上其他地方人馬,清軍的總兵力也隻有三萬餘人,而多爾袞集中了十萬大軍,連攻三個月都沒有攻下的大同城,最後實在沒有辦法了,多爾袞還用上了誘降這一招,但還是沒有用,現在卻被瓦克達這區區三萬多人馬給攻克了。
瓦克達使用的,仍然是多爾袞的誘降戰術,但誘降的對像卻不是薑瓖,而是薑瓖的部將。首先瓦克達下命,全麵封鎖中原戰事的消息,不讓大同城裏起義軍知道中原戰場的真實戰況,同時還不斷得向大同城裏轉遞假消息,當然為了使假消息顯得真實,也報了一些中華軍獲勝的消息,但總體來說,當然是清軍勝多敗少。雖然沒有誇大到徹底擊敗中華軍的地步,但至少在中原戰場上,中華軍並不占優勢。
這時大同城被困己達五個月,城中的糧草基本食盡,不少居民都因饑餓而死,而薑瓖等人唯一的希望就是中華軍能夠在中原戰場上取勝,自己才有一線生機,但收到這些虛假消息之後,雖然也有人半信半疑,但大多數人心裏都十分不安,軍心浮動,而就在這時,瓦克達才又向大同城裏發出了誘降的信息。
而且大同城在這種情況下,終於有人煎熬不住了,薑瓖部下的總兵楊振威變節,暗中派人出城向圍城清軍接洽準備投降清軍。瓦克達得知以後,也不甴大喜,立刻向楊振威保證允諾,一定會保全楊振威的安全,並當場加封楊振威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於是楊振威帶領部下六百餘名官兵在大同城裏叛變,殺害薑瓖與其兄薑琳、弟薑有光及其家屬等十餘人,持首級出城向瓦克達投降。次日,瓦克達率領清軍入城。震動一時的薑瓖反正,終於被淸廷平定下去。雖然在山西依然還有幾股反清勢力在活動,但失去了薑瓖這一個有招號力的人物和大同這樣一個據點之後,無論是聲勢還是規模,都要小得多了。同時在中原戰場作戰的清軍也基本沒有了後顧之憂,可以一心一意投入與中華軍作戰。
因此多爾袞得到報告後,也興奮異常,大大衝淡了徐州戰役失敗之後的憤悶心情,隨後多爾袞又立刻下令瓦克達,下令除楊振威的官兵家屬外,大同城內的所有的官吏兵民人等盡行誅盡,以警效猶他人。同時又令瓦克達,繼續平定其他地區的叛亂軍,並隨時準備南下助戰。
而在中原戰場上,多爾袞也又作了一番重新布置,首先是在大名府駐守五萬人馬,包括一萬神軍營的士兵,因為大名府位於開封府的正北方向,與山東東昌府交界,是清軍向北方撤軍的要路,雖然說多爾袞現在還不打算放棄中原,但歸途的道路還是要先守好。其次給勒克徳渾増加兩萬人馬,讓他一定要嚴守住歸徳府。守住開封的正東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