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南歸(上)(2 / 2)

但錢謙益卻沒有想到,在清廷仿佛是達到了頂峰之後,立刻就開始跌落下來,從此之後諸戰不利,在一年之後,南京也得而複失,在商毅收複南京之前,錢謙益己經被清軍送回北京,在清廷出任禮部尚書。

到這個錢謙益還並沒有反正南歸的意圖,一來是這時的天下大勢,和四百多年以前,金宋對持的時代差不多,中華軍雖然在軍事上占優,但商毅畢竟不是正統,而南方又四分五裂,因此錢謙益認為,這種局麵會維持很長時間,清廷還會稍占優勢。二來這個時侯錢謙益己被清廷任命為禮部尚書,對清廷還抱有不小的幻想,覺得就這樣在清廷為官,也不錯。

隻可惜好景不長,清廷本質還是一個部落朝廷,在政治上非常狹礙,對漢族不僅十分防範,而且也分了三六九等,最受重要的,當然是遼東漢人,其次是在北京投降清廷的漢人,而南方歸降清廷的漢人是最不受重視的,因為在清廷看來,這幫人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才投降清廷,並不直得信任。因此僅僅隻過了四個多月,錢謙益就被清廷免職。一切的夢想也都落了空。

就有這時,隨後商毅在南京稱王,收複長江六省,和清廷呈南北對持,不僅軍力強大,而且政治開明,許多原明官員都己經依附於商毅的麾,大有新興之氣。而清廷在北方的統治因為推行的重滿抑漢的政策,並不很得人心。由於這時錢謙益在北京閑居,反到能夠接近底層社會,對民間的心態也有相當的了解,但這時他己心灰意冷,但也沒有反正南歸的念頭,隻想安安穩穩的了渡殘生算了。

不過錢謙益的愛妾柳如是卻總是力勸錢謙益反正南歸,雖然錢謙益也有所心動,但他也知道自己當年降清之舉有虧大節,不知道南方對自己的態度如何,也確實不敢輕易南歸。

而這時錢謙益是以無官之身在北京閑居,但北京是滿族和遼東漢的天下,而錢謙益的親友、弟子多在南方,並無權勢,也常受滿八旗的欺負,清順治五年(1648年)四月,錢謙益因黃毓祺案被株連,羈囚入獄,後來經柳如是全力奔走營救,請托斡旋,積蓄幾乎消耗一空,錢謙益才得以免禍。而在出獄後,錢謙益清廷被管製在河南汝寧府,而這時錢謙益對清廷己經十分不滿了,終於在暗中遣心腹家人偷回南方,尋找昔曰親人,詢問南京政府是否能夠接納自己,或者幫助自己周旋一下。

錢謙益的家人偷入南京之後,到是找到黃宗羲、方以智、陳慧貞、冒避疆等錢謙益的昔日舊友,他們到是對錢謙益反正南歸非常歡迎,不過黃宗羲雖然表示,如果錢謙益真想南歸,自己到是可以代為周旋。但自己這些東林複社舊人在南京並不得勢,恐怕難有大作用,因此建議錢謙益可以學方以智、陳慧貞、冒避疆這些人,走後宮路線。當然方以智、陳慧貞、冒避疆等人就是通過董小婉和陳圓圓聯糸,取得了商毅的同意之後,才投奔到南京。而柳如是當年也和董小婉、陳圓圓交好,不如讓她出麵,比自己眾人出麵要有效得多。

錢謙益得知以後,也頗為意動,他到是知道,商毅對陳圓圓也頗為寵愛,當初【杭州時報】的事務,就是由陳圓圓在總理付責的。而柳如是一直都在力勸錢謙益南歸,因此也願意潛回南方,幫錢謙益周旋。不過現在南北正是敵對,一個女人想偷偷回到南方,並不容易,隻能慢慢等待時機。

結果這一拖又是大半年的時間,其間又發生北京暴亂、北方反正舉義連續不斷,中華伏波軍摧毀大沽口清軍水師,山東戰役等等事情,清廷的統治竟呈搖搖欲墜之勢。

而錢謙益這時也大為動心,認為清廷己難久矣,自己也應該盡快南歸,正好這時錢謙益找到一個好機會,原來他認識了一個走私商人,可以帶人偷入南方境內。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