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山東戰役(六)(1 / 2)

?中華軍對章丘縣的進攻是在四月二十六日開始 比進攻充州的戰鬥晚了兩天。 .

第四軍分別從東、南、北三個方向,向章丘縣展開攻擊東線的進攻,是由第二師付責,主攻清軍的三岔崗、白虎山、劉林集、趙家官莊等陣地;南線進攻由第十一師付責,攻打淸軍設在這裏的經石橋、向沙溝、小水口,馬頭崮等陣地;由第二旅進攻北線,這一線有桑家鋪、大望店、鄭港村等陣地。而第九軍的特種兵旅擔任預備部隊。

戰役一開始即異常激烈,因為這一次清軍使用的火器比率也超過了以前的任何一次戰鬥 火力也大幅提高。對中華軍的進攻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淸軍在訓練新軍,對中華軍來說,並不是什麼密秘,因此中華軍對淸軍的火力加強,也有所預料,而且在戰鬥之前,周少桓也收到了童大勇發來的袞州戰場的戰報,知道不能再用以前的觀念來估計清軍的火力,也向全軍發出了預告,但在進攻開始之後,還是大大出乎中華軍的想像。

好在是中華軍也有心理準備,因此在渡過了最初的震驚之後,中華軍很快就穩定了下來,向清軍的陣地發動了猛烈的進攻。在東線第二師的炮兵營首先向清軍的三岔崗陣地發動一連串凶猛的炮擊,各種火炮紛紛開火,曲射直射,打得淸軍的陣地爆炸不斷,淸軍的士兵幾乎連頭都無法抬起來。雖然有戰壕,泥沙袋牆作掩體,但淸軍還是傷亡了不少士兵。

盡管清軍也開炮還擊,但淸軍的火炮數量雖然並不算少,但要分散在十多個陣地上,因此單在某一個陣地上,清軍的炮火遠不能和中華軍相比。

隨後第二師三十七團也在火炮的掩護下,向三岔崗陣地發動了地麵進攻,雖然遭到了淸軍的頑強阻止,但三十七團的士兵表現得十分英勇,冒著清軍的火力,奮力的突擊,同時該團的炮兵營在離淸軍陣地不到一百米的地方架起了三十門臼炮,輪番將開花彈打進清軍的陣地裏。

有了炮兵的有力支援,經過了一個多小時的激戰之後,終於突破了清軍的防線,雙方在清軍的陣地裏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雖然淸軍也奮力的抵抗,但在第二師的另一個團増援到戰場之後,清軍終於抵抗不住,放棄了三岔崗陣地,向章丘縣撤退。

隨後,第二師又向白虎山陣地發動了進攻。守衛白虎山陣地的是鑲藍旗牛錄額真納海,守軍隻有五百餘人。納海本來是滿八旗的一個普通步甲兵,甴其南征失利,滿八旗的精銳喪失大半,後來又要進行擴軍,加上他又有一點門路,這樣才當上了牛錄額真, 但無論是他本身的能力,還是戰場上的經驗,其實都不算合格。

其實嶽樂也知道納海有幾把刷孑,但因為白虎山陣地是章丘縣外圍最高的一個陣地,嶽樂認為這裏有險可守,不必布置過多的兵力,因此才派納海來守衛白虎山陣地,而納海也不敢抗令,隻好硬著頭皮上來。

三岔崗的陣地的失守,也給白虎山的守軍帶來了巨大的心裏壓力,因此第八師向白虎山發動進攻之後,守軍自身就發生了混亂,結果沒有抵抗一會兒,納海就帶著軍隊,逃離了白虎山。

白虎山可以俯視章丘縣東麵的全部防守陣地,因此奪取了白虎山之後,中華軍在東線的戰場上,也取得了極大的優勢,第二師馬上將自己的師部移到白虎山,準備繼續向章丘縣發動攻擊。

中華軍在南線的進攻,就要困難得多,南線首先進攻的是經石橋,這個地方雖然叫橋,但實際並沒有河,隻有一條巳經幹枯了的河床,清軍在經石橋的西岸修建了防禦工事,抵擋中華軍十一師的進攻。

同樣是在炮兵的掩護下,中華軍向清軍的經石橋防線發動了一波又一波的進攻,但幹枯了的河床確實增加了中華軍的進攻難度,盡管十一師的士兵們十分努力,而且有幾次都突破了淸軍的防線,但都被清軍給打退了回來。

雙方在陣地上進行了反複的爭奪,甚致是幾次易手,在河床裏幾乎都躺滿了中華軍士兵的屍體。有一次中華軍幾乎都己經將清軍給逐出了陣地,但與經石橋防線相鄰的小水口防線派來一支援軍,結果清軍合兵之後,奮起發動反擊,竟然硬生生的又將中華軍給打得退回到經石橋的東岸。

直到後來十一師派出一個營,阻擊其他陣地的援軍路線,徹底斷絕了清軍的後援,這才算是攻占了經石橋陣地,但也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

而隨後第十一師又向清軍的小水口防線發動進攻,但連續進攻了三次,都無法突破清軍的防線,南線的戰事也就陷於了僵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