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泗水縣第二天的戰鬥,就明顯比第一天的戰鬥激烈得多。 .淸軍一共陣亡了一千二百餘人,另有八百餘人受傷,而中華軍的陣亡人數也達到了一千餘人,另有一千五百餘人受傷。
雙方的傷亡人數都比第一天大幅増加,雖然中華軍陣亡的人數要比清軍略少,但受傷的人數卻是清軍的兩倍多,好在是和第一天的情況一樣,中華軍的傷兵大數都是皮肉輕傷,休養幾天之後,也就都能傷愈複出了。而清軍設在城外的防線雖然沒有被完全崩潰,但也被中華軍突破了五六個缺口,也可以說是岌岌可危了。總體來看,戰局開始朝著有利於中華軍的一麵在發展。
但第五軍的軍部成員也都承認,淸軍的防守水平和以前比起來,確實有了長足的進步。由其是使用戰壕防禦戰術,差不多已經有了中華軍的七八成火侯。之所以最後還是不敵中華軍,最主要的原因並不在戰術運用上,而是武器的差距,這依然是雙方無法彌補,弓箭和火槍相比,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由其是淸軍使用的弓箭,大多都是十分粗糙的。假如清軍的火槍裝配率和中華軍大體相當的話,那麼這一戰的難度也就大得多了。因此眾人也都一致認為,在接下來的戰鬥中,仍然還是要發揮中華軍武器上的優勢。
於是就在第三天,己經摸透了清軍弱點的第五軍再度向泗水縣發動了猛攻,而這一次清軍的伎倆都已被中華軍識破,再也無法抵擋中華軍的進攻,戰鬥進行了不到半天的時間,淸軍設在城外的防線就被中華軍給打穿了。等到全天的戰鬥結束之後,淸軍的城外防線已被中華軍撕開了四個大缺口。而且在這一天,清軍又一次付出了陣亡千餘人的代價。而中華軍的陣亡人員銳減到不足六百人。戰鬥的局麵也再一次回到雙方以前的軌道上來。
第四天的戰鬥中,清軍終於徹底放棄了城外的防線,將全部的兵力都撤回到泗水縣城裏麵,戰鬥進程也已完全納入到中華軍的控製中。直到這時,第五軍的軍部才有了必勝的把握。
但就在第五天,下起大雨,雖然中華軍的火炮、火槍都可以在大雨中使用,但這個時代的火器,在雨中使用還是要大打拆扣的,而且如果要進行攻城戰,還是需要火器發揮作用,另外在大雨中也不方便士兵進行攻城戰,因此喬克裕也隻能停止進攻。
但這場大雨一下就是三天,因此第五軍一直也得不到再次向泗水縣發動進攻的時間。但就在這時,喬克裕收到了童大勇的命令,原來是濟南的阿巴泰終於給兗州府發來了援軍,因此童大勇下令喬克裕,暫時停止對泗水縣的進攻,將人馬撤回到費縣駐紮休整,等侍下一步的命令。
因此這一次對泗水縣的進攻,就這樣暫時告一段落,第五軍有兩個師一個旅,一共約二萬八千左右的兵力,對泗水縣發動了四天的進攻,雖然沒有能夠攻下泗水縣,但也殲滅了淸軍約三千六百多人,而自身的傷亡也在兩千人左右。這個結果,也並不是不能接受的。
而在另一路進攻鄒縣的第十軍,也沒有攻下鄒縣,接到童大勇的命令,撤回到滕縣駐守。不過沒有攻下鄒縣,到是在預料之中,因為第十軍裏包括有一個騎兵師,真正能用來擔任攻堅任務的,隻有兩個旅而且,鄒縣並不是這一次出兵的主攻目標,隻是作為牽製袞州府的兵力所用。
不過讓童大勇徹底停止對袞州府的進攻,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周少桓對進攻山東的進軍計劃,作出了一個大的調整。
――――――――分割線―――――――――分割線――――――――
就在童大勇帶領第五軍,第十軍向袞州府發動的進攻的時候,北線的周少桓也指揮著第四軍和第九軍,對濟南發動了全麵的進攻。
由於在此前,中華軍已經攻占了濟南府的東北部地區,濟南也和兗州一樣,在北麵和東麵四五十裏的地方,各有一座縣城,北麵是位於大淸河邊的濟陽縣,和從水道直通濟南,而東麵是章丘縣,有官道和濟南相通,因此這兩個縣也都是濟南的屏障。
早在周少桓出兵清掃濟南府東北地區的時候,阿巴泰就已經開始加強濟陽和章丘縣的防守,而且判斷中華軍對濟南的進攻,應該是在章丘方向。因為這時濟南東部的高苑到湽州一線已經都被中華軍占領,因此進攻章丘,中華軍不必擔心自己的側翼遭到清軍的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