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南京的榷場管理的十分嚴格,想借機混入,到也並不容易,而且南京政府的情況,大部份都可以從[杭州時報]上知通。雖然多爾袞禁止[杭州時報]在北方發行,但清廷內部還是需要一部份,作為了解南京情況的資料,當然也主要都是通過商人帶回來。
這次多爾袞向南京發出試探信號,也是由商人帶來,這是屬於範永鬥的一支私人商隊,並且派遣了兩名漢旗的小官,跟著商隊一起南下,如果南京政府也有和談的意向,那麼這兩名官員也可以和南京方麵作第一步的接觸。
範永鬥也知道這件事情關係重大,如果辦得好了,也可以為清朝再立一功,另外他心裏到也真的希望南北能夠議和成功。因為南北議和之後,那麼南北通商也就可以正常化,自己也能從南方購買更多的商品。
現在南方的商品在清廷都有很好的銷路,像一麵一尺見方的大玻璃鏡,在市麵上己經被抄到兩百兩白銀了,前不久從南方買進來五塊一尺八寸的大玻璃鏡,範永鬥可是一麵都沒留,全送出去了,多爾袞兩麵、兩宮皇太後和皇帝毎一人一麵,結果也大受讚揚,結果獲得了山東的鹽引資格,範永鬥也大為高興,正打算再從南方弄幾件稀罕物件,再送到宮裏去,沒想到確接受到這個任務。
因此範永鬥才派兒子範三拔押隊前往,幫助周旋此事,爭取能夠促使南北議和成功。
到達南方以後,範三拔立刻找到了管理榷場的官員,向他表達了清廷的意向,而管理榷場的官員們也不敢怠慢,立刻向上報告,傳到了南京內閣。周世奇、李岩、王夫之、李格非等人接報之後,也立刻向商毅稟報。
商毅聽了之後,也點了點頭,道:“很好,既然清廷想談,那就談一談好了。你們準備一下,首先派人通知榷場那邊,讓商隊多留幾天,我們會安排人手,和他們相見麵談。”
幾個人聽了,也都有一些意外,王夫之忍不住道:“王爺,您難到真的打算要和清廷議和嗎?”
商毅笑道:“為什麼不談,反正現在暫時也打不起來,閑著也是閑著,既然人家主動要來與我和談,我們如果連談都不談一下就拒絕,那豈不是太失禮了嗎?談得好了,當然是更好,要是談不好,以後再開仗。”
李岩到是有些明白商毅的用意,道:“那麼請問王爺,如果要和清廷議和,我們應該提出什麼條件呢?”
商毅看了他一眼,點了點頭,道:“清廷想要和我們議和,必須割讓南直隸和山東剩餘的土地,還有河南省,這就是我們的條件。”
其實商毅的想法很簡單,既然是清廷首先提出來要議和,那麼割讓土地,當然是必須的,如果清廷接受南京方麵的土地要求,自巳那麼不費一兵一卒,就可以獲得南直隸和山東剩餘的土地,以及河南省,當然是更好,如果不答應,又南京朝廷來說,也沒有什麼損失的,反正雙方現在還是敵對,大不了就發動幾場局麵戰爭,商毅還想試一下幾種新武器在戰場上的效果如何。
當然商毅也知道,清廷肯定不會接受一下子割讓這麼多土地的條件,但這也不過是漫天開價,就地還錢的談判手段而己,商毅的底線目標是南直隸和山東剩餘的土地,這幾塊地方其實也不少了,加起來大約也有七萬多平方公裏。至於河南省的地方,則吳能要到多少算多少。
不過談得再好的和約,也是需要用實力才能保證執行,因此就算清廷答應了割讓土地,最終完成了議和,商毅也不會放棄北伐,隻要等自己做好了充份的準備,就會立刻出兵北伐,向清廷發動進攻,因為對商毅來說,如果沒有足夠的實力,那麼任何的協議都不俱備什麼約束力,找個什麼借口都可以把責任先推到清廷的身上去。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