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六章 排華事件(一)(1 / 2)

了解了商毅的用意之後,其他人也就都釋然了,其實在中國古代,這種撕毀和約的事情發生過很多次,漢族也有,而異族也有,隻要是最後能夠獲得勝利,基本就不會有人說什麼, 相反還會受到讚揚,因為勝利者都不該被指責的,在這方麵,中國人其實也相當然的現實。因此眾人也對商毅的意見也沒有異議,周世奇立刻下令榷場方麵,先挽留清廷的商團,然後再準備安排人選,擬定自己的條件,去和清廷的代表會談。

別的事情說完之後,李格非出列,神色凝重道:“王爺,馬尼拉那邊,好像出事情了。”

商毅怔了一怔,道:“馬尼拉出了什麼事情,難道是幹糸臘人禁止通航了嗎?這不大可能吧。”

和直通日本不一樣,南京地區和菲律賓的通航進行得十分順利,因為在馬尼拉本來有大量的僑民定居,而且還有許多經常來往馬尼拉的中國商人,因此華人在當地都有一定的勢力。另一方麵加上現在商毅大力支持海外貿易的發展,在這次通航的背後實際是有官方的推動作用,有不少菲律賓的華人也希望得到中國本土的支持和保護,因此對這次通航都十分支持。在張庚秋等幾個菲律賓華人領袖的帶領下,在港口選擇,建館地止、費用、關糸等方麵也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而在另一方麵,現在占領菲律賓的西班牙人也和日本不同,他們更重視貿易,而且西班牙國內年年戰火,國庫幾乎消耗殆盡,全靠這幾個海外的殖民地支撐著,而殖民地的收入來源, 也主要靠貿易。在中國和馬尼拉直接通航之後,當然也是對菲律賓有利的,因此現任西班牙的菲律賓總督迭戈×法多哈×查孔對此也采用默許的態度。

到現在中國和菲律賓通航己有十個多月了,通航之後,雙方的貿易量果然大漲,因為現在中國的商品不用經過其他商人的轉手,直接運到馬尼拉,無論是數量還是種類,都比過去増加了許多,但價值卻有所下降,由其是在海外最暢銷的絲綢,雖然高級絲綢的價格不維持不變,但中低級的絲綢價值卻降了二成多。雖然在通航之後,通過海關運送到馬尼拉的商品都是先出售給當地華人,然後再轉賣給其人,因此華人也從中受益最大,但西班牙人也獲利不小。因此商毅是很熟悉西班牙人的需求,並不認為他們會禁止和中國通航,可能是因為其他事情。

李格非道:“回稟王爺,當然不是通航的事情,而是幹係臘人好像又準備對馬尼拉的華人動手了。”

商毅聽了也不禁大吃了一驚,自己怎麼把這一點給忘了,在十七世紀,在馬尼拉一共發生了四次比較大規模的華人大屠殺。

第一次發生在一六零三年,事情的起因是一個很偶然的事件,引發了這次馬尼拉華人大屠殺

原來在一六零三年的時候,一個叫張嶷的商人,不知是出於什麼目地,上書當時明朝的萬曆皇帝,稱:呂宋有一機易山,其上金豆自生。萬曆皇帝信以為真,下令福建官員前去勘查。西班牙人本就對中國頗為忌憚,何況當然在菲律賓的華僑己達數萬之眾,勢力極尢,因此疑心中國以此為借口,是與菲律賓的華人聯絡,以便裏應外合將西班牙人趕走,因此排華情緒漸濃。

在一六零三年十月三日,不願坐以待斃的華僑爆發大起義,但由於缺少武器和軍事經驗,他們僅堅持了四十一天,因北起義很快演變成一場對華僑的大屠殺。在西班牙人的煽動和蒙騙下,包括菲律賓土著、日僑在內的各方力量,都參與到這次屠殺中。據統計,在這次大屠殺中被殺的華僑人數在三到四萬之間。

在這一次大屠殺之後,也使中國商人對菲律賓心存恐懼,不在到菲律賓經商,對菲律賓本土經濟產生極大的影響,物資匱乏、經濟蕭條。財政狀況嚴重惡化。同時在菲律賓的西班牙人也但心明朝會報複,因此派遣使臣到中國來周旋澄清。

盡管後來萬曆皇帝查明了馬尼拉大屠殺的真像,但由於當時的明朝國力疲憊,無力舉兵征討菲律賓,同時中國對海外的事務也並不太上心,因此隻是不痛不癢的對菲律賓當局寫了一份《諭呂宋檄》,也就不了了之。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又陸續有商船來往馬尼拉通商,馬尼拉也逐漸恢複了元氣。

從表麵上看,引發一六零三年的馬尼拉華人大屠殺的原因很偶然,其實西班牙殖民者與當地華僑的積怨是長期積累起來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