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四章 大清時報(2 / 2)

反駁七大恨,對商毅來說,實在太容易,因為後世的網絡裏己經被說爛了。其實中立的說,這所謂七大恨,本質沒有誰對誰錯,就是看你站在那個角度來說,所謂屁股決定立場,就是這個道理。但商毅是用實力說話,效果當然不一樣。但後麵清軍——一開始還是後金軍的惡行,則都是實實在在的了,畢竟淸軍後金軍的對像都是平民,正如專欄也寫道“明朝與爾有仇,然於百姓何幹,動以屠城,輒以滅寨,何異於禽獸乎。”

隻看了這麼多,但多爾袞也看不下去了,知道現在[杭州時報]肯定已經都傳出去了,因此要馬上商議對策才行,亍是多爾袞立刻扔下了[杭州時報]下令招集大臣商議,當然這次招集的,全部都是漢臣:範文臣、寧完我、陳名夏、金之俊、張存仁、孟喬芳、宋權等人。

因為多爾袞心裏清楚,這一次並不是打仗,而是要鬥心機,這方麵滿人確實玩不過漢人,如果和滿人一起商議,最多也就是叫嚷著把漢人全都殺光,除止之外,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了。而漢人的彎彎繞都要多一些,說不定能想出什麼好辦法來。

眾人到齊之後,多爾袞立刻將[杭州時報]給他們看了,其實不少人都己經看過,但也有人是第一次看,但眾人傳閱了一圈之後,也都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也不得不佩服,商毅的這一手玩得確實很漂亮,己經開始在政治層麵上向清廷施壓了。

陳名夏首先出列,道:“攝政王,臣有一法,可以為我大清收隴人心。”

多爾袞道:“說吧,你有什麼辦法?”

陳名夏道:“馬上開科取士,招攬天下之材,為我大淸所用。同時還可以宏揚我大清的文治之風,淸平景像。”

多爾袞聽了,心裏也不禁一動,這到是個好辦法,因為清廷在關外,就搞過開科取士,多爾袞對這一套並不陌生。

在中國古代,讀書人大說成名立業,養家糊口,基本就隻有科舉這一條路,考不中科舉,能立書著傳,戌才子之名的,畢竟隻是極少的一部份。因此科舉不僅僅是為國家招覽人材,而且也是給了這個時代絕大部份知識份子一條上進的道路,盡管一次科舉參於考取的人數並不多,但卻給了所有的讀書人希望,而參加科舉,以及通過科舉的人,也就意味著對清廷的認同。當然會盡力幫清廷歌功頌德了。而且民間的話語權卻掌握在他們手裏,對於穩定清廷的統製,當然是大有好處。

因此在多爾袞的心裏,也己經決定,采納這個建議。

這時寧完我也出列,揚了揚手裏的[杭州時報]道:“攝政王,臣這幾天來一直在想, 既然商毅可以發行一份杭州時報,我大清為何就不能效仿,也發行一份[大清時報]也將這份報紙發行到南京去售賣,宏揚我大清的國威,以收隴天下之心。”

多爾袞怔了一怔,猛得一拍桌了,站了起來,道:“對對對,我怎麼就沒有想到呢?我們也可以發行一份報紙啊!老寧啊,你這個主意出得太好了,就交給你去辦吧。”

寧完我的這個建議確實多爾袞提了一個醒,現在多爾袞己經有些意識到了報紙的作用,就是在民間的影響力大,由其是用在宣傳方麵,確實非常有用,回想一下,這幾年來,啇毅的勢力擴展,[杭州時報]一直右正麵宣傳商毅的業績,也確實發揮了不小的作用。因此清廷也完全可以依樣畫葫蘆,也辦出一份報紙來,正麵宣傳清廷的功業,對穩定清廷的統治,收隴人心,一定也能有很大的作用。

而其他人見陳名夏、寧完我的建議都被多爾袞釆納,也都紛紛出言,各予己見,也確實提出了不少辦法來,而且都是多爾袞根本就沒有想到的。本以為是無解之局,卻發現原來應對的辦法還真不少,因此多爾袞也十分高興,漢人果然是鬼點子多,看來找漢人來商議付策,真就對了。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