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二章 龜甲船(上)(1 / 2)

朝鮮的親明派鬧事,對多爾袞來說當然是小菜一碟,他最上心的,還是朝鮮進貢的龜甲船圖紙

多爾袞對海戰基本一無所知,但受八旗鐵騎的影響,在潛意識裏,也不自覺的就把海戰和陸戰聯係起來,戰船就等於是士兵的戰馬,因此打起海戰來,也就好像是騎兵們縱馬齊衝一樣,而這種龜甲船,也就等於是騎兵中的重甲騎兵一樣。

多尓袞也知道,海軍正在為造船沒有圖紙而發愁,現在有了圖紙,而且又是這麼厲害的戰船,也不禁讓多爾袞信心大增,甚致想到,如果清廷也能夠建立一支強大的水軍,那麼也可對南京來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從海上發動對南京的打擊。

當然這次朝鮮方麵不光是帶來了龜甲板的圖紙,而且還有一批造船的工匠,和一部份水軍士兵,同時來的還有朝鮮的全羅道左水軍節度使,李杜國,他也是朝鮮名將李舜臣的重孫子。當然他們這一群人都是朝鮮朝廷中的親清派勢力。

水軍士兵也正是清廷所缺少的,因此多爾袞下令招見李杜國,同時又傳見清廷的水軍提督鄭芝龍,讓他們見麵,準備安排造船練水軍的事宜。

因為李杜國是隨朝鮮使團一起來的,這時就在北京城裏,當然是一傳就到,他大約是三十六七歲的年紀,生得到是有幾分武人的氣度。

見了多爾袞之後,李杜國也詳細的向多爾袞講解龜甲船的船的特點,製造方式,以及當年自己的先祖李舜臣是如何架駛著龜甲船大敗日本水軍。他對龜甲船和水軍的戰術方麵可要比樸正渙熟悉得多,對當年的那年大戰也是熟得不能再熟,而且這家夥似乎也有幾分說書的天份,不僅講得口若懸河,在關建的地方還會賣個小關子,不時也抖個小包袱,再配合十分豐富的手勢動作,也讓多爾袞不自覺的就聽得入了神,有時會追問“後來呢?後來怎麼樣了”“哦!原來是這個樣子。” 等語言來。

當然如果是讓商毅見了,一定會感歎,這丫如果改行去說評書,成就一定不可限量,至少也不會比單老爺子差。

不知不覺說了近一個時辰,多爾袞依然聽得津津有味,但就在這時,鄭芝龍進見,這才打斷了李杜國的說講。

見禮之後,多爾袞立刻向他招手,道:“老鄭,你過來看看這張圖紙。你認識這條船嗎?”

鄭芝龍來到書案前,掃了兩眼,他一輩子縱橫海上,對龜甲船當然不會陌生,因此一眼就認了出來,道:“回稟攝政王,此仍朝鮮龜甲船,昔日壬辰之戰中,朝鮮李舜臣就是憑借此船,擊敗日本水軍。”

多爾袞哈哈大笑,道:“老鄭啊,你不愧是跑船的出身,果然認識這條船。” 然後一指李杜國,道:“這就是李忠武公的重孫,李杜國將軍。”

忠武是李舜臣的諡號,因為現在多爾袞心情正好,李杜國剛才的話也正順他的心意,因此對李舜臣的稱呼也就客氣了一些。

鄭芝龍向李杜國拱手一揖,道:“原來是名將之後,幸會,幸會。”

而李杜國這時一臉的得意神色,也拱了拱手,道:“不敢當。”

這時多爾袞又道:“老鄭,這次朝鮮使團到我大清來恭賀新年,專程帶來了這一張龜甲船的圖紙,還有一批造船工匠和水軍士兵,以及李將軍,幫助我大清修造戰船,訓練水軍。”

鄭芝龍怔了一怔,道:“攝政王,你打算在我大清水軍中建造這種龜甲船嗎?”

多爾袞點了點頭,道:“不錯,如果我們將龜甲船造他一百艘,大概就足以勝過商家軍的水軍了。老鄭,你覺得呢?”

鄭芝龍搖了揺頭,道:“不可,如果用此船去與商家軍的水軍相抗,必敗無疑。”

多爾袞正在興頭上,聽了鄭芝龍這句話也不亞被打了當頭一棍,頓時啞然止聲,怔怔的看著鄭芝龍,而李杜國的臉色也變得十分難看,如果是在朝鮮,那怕是在朝鮮王李琮麵前,他也要開上爭辯,隻是現在是中國,又當著多爾袞的麵,到也不敢造次,隻好狠狠的盯著鄭芝龍,狠不能把他撕碎了。

過了好一會兒,多爾袞才道:“為什麼這麼說?”

鄭芝龍當然也看出了李杜國的不滿,當年鄭芝龍縱橫海上的時期,壓根就沒見過朝鮮的船,因此當然不會把李杜國放在眼裏,道:“回稟攝政王,此事關糸我大清之根本,因此芝龍不得又居實稟告。臣觀這龜甲船,在五十年前,或許可以縱橫海上,所向無敵,但現在絕非商家軍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