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琉球的事情結束之後,鬆平信綱還將隨商家軍去南京,名議上是送取和約,但實際是觀查一下中國的情況。上一次阿部重次出使杭州,帶回的全是錯誤信息,顯然是一次不合格的行程,徳川家光希望這一次由“智慧伊豆”親自出馬,觀察一下中國的情況。
鬆平信綱和成瀨正成帶白銀來到商家軍的軍營裏,向成鋼交付。點清了白銀,確認數量無誤之後,成鋼也同意帶鬆平信綱一起返回琉球。同時又派二艘飛剪船立刻返回南京,向商毅報告戰況,以及議和的情況。然後收寨登船,向琉球駛發。
兩千日軍分乘十六艘戰船,跟著商家軍的艦隊一齊出發。在商家軍進攻江戶的時候,還隻是在守天閣上遠遠的觀看,僅僅隻是從人的比例上推斷,商家軍的戰船巨大,但現在近距離觀察之後,鬆平信綱才真正體會到,龐大的船體帶給自己的壓迫感。商家軍的戰船船體雖然龐大,但在速度,靈活度均比日本船強得多,而且水手船員操作熟練,船上的士兵來往整齊有序,顯然是訓練有素的。
盡管受製於德川幕府的閉關鎖國政策,鬆平信綱對世界大勢並不清楚,就是對中國現在的情況也知之甚少,但他畢竟是一個睿智的人,同時也沒有天朝上國的心態,因此也能夠非常極時的檢討和反思自己。
中日之間的交流,從漢朝就開始了,雖然和一個強大的鄰居隔海相望,但曰本幾乎從沒有從這個龐大的鄰居那裏感覺危脅,這主要是因為中國曆來的侵略性就不強,而且中國本質上還是一個大陸性國家,因此對和自己沒有實質彊土接壤的國家興趣不大。前後無論是武功達到頂峰的盛唐,還是海上勢力高漲的鄭和時代,中國對曰本基本都沒有理睬。
中國唯一一次對日本產生興趣,還是蒙元統治的時候。但那一次由於船隊被風浪所毀,反而造成了日本上下一種盲目自信的心態,認為日本有天神保佑,大海和神風是曰本天然的保護屏障。因此盡管曰本清楚中國是一個何等龐大的國家,對中華文明也充滿了向望,但對中國卻缺少一種畏懼之心,正是如此,在豐臣秀吉時代,曰本才敢於捍然出兵進攻朝鮮。
但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了,鬆平信綱己經明顯感覺到,商毅的出現,給曰本確確實實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危脅,
盡管鬆平信綱對商毅的情況所知不多,但從現在掌握的一些資料來看,隻知道他本來是明朝的一名將軍,在清軍入侵時倔起,現在統治著中國的長江流域地區,並且有可能趕走滿族,重新統一中國,建立一個新的王朝。
不過這個人對海洋的興趣明顯超過了中國其他曆代的君主,對海外貿易十分熱衷,而且又極富軍事才能,使用的火器都極為犀利,從這兩次對日本的進攻來看,商毅完全有能力掃平日本,大海和神風己經不能成為曰本的保護屏障了。
盡管鬆平信綱力主和中國議和,但也不相信商毅隻是想和曰本進行通商,也許現在商毅確實隻是想和日本通商,但以後就很難說了,由其是商毅真的統一了中國之後。
日本本來就是一個充滿了憂患意識的國家,因此想通了這一點之後的鬆平信綱也更是憂心匆匆,也更為迫切的想到中國去看一看,實際了解一下中國的情況,掌握俱體的資料。來確定日本下一步的對策。
兩天之後,船隊到達了琉球,駐守琉球的部隊也向成鋼轉達了商毅發來的新命令,因此成鋼也下令,全軍登岸,在琉球停留,等琉球的事情結束以後,然後再返回中國。
在登岸之後,駐守琉球的部隊也向成鋼報告了首裏城的情況,從艦隊出發到歸航,其實一共隻用了十五天的時間,在這在這段時間裏,曰本軍隊都守在首裏城裏,並沒有大規模出擊。雙方隻發生過數起零星戰鬥,互有傷亡。總體來說,局勢比較平穩。
而成鋼也立刻和鬆平信綱、成瀨正成、柳生三嚴商議,首裏城裏的曰本軍隊的撤離,以及抓捕島津光久的事情。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