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現在商家軍在湖北的根據內,擁有的人口己經達到十五萬人左右,兵力也有了進一步的擴大,又新編製了二個團,使正式兵力達到了一萬七千餘人。並從九師的二十團,二十二團中,各抽調一個營,補充到二個新團裏麵,希望靠老兵的傳幫帶作用,使二個新團盡快形成戰鬥力,同時還有民兵近四千人。現在商家軍在湖北的兵力分布是,在黃安和羅田各駐守一個新團,九師的三個團都駐守在麻城縣附近。
李定國、李岩、李牟等人得知這一次淸軍出動了六七萬大軍對自己進行征剿,敵我兵力相差三四倍之多,因此不可正麵力敵,仍采取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以少部兵力采用偷襲、伏擊等戰術,遲滯敵人前進,必要的時候,黃安、麻城、羅田三縣都可以適當放棄,而主力則集中起來,尋找戰機適時轉入反攻,逐個殲敵,再次擊敗淸軍對湖北根據地的進圍剿。
這時從杭州也發來了清廷頒布剃發令的消息,李岩和李定國等人也抓住這個時機,對全軍進行動員工作,大力宣傳清軍在進攻南方時所犯下的惡行,並且提出了“頭可斷,發決不可剃也”的口號,同時針對清軍的三光政策,將百姓盡量向根據地內部轉移,甚致是躲進大別山裏去。
經過了一番動員之後,無論是老兵、新兵還是民兵,以及普通百姓,對清軍的暴行都是義憤填膺,因此也都決心一定要再次打敗清軍。
見全軍的士氣高漲,李定國、李岩、李牟等人,並且最終商議決定,從第二十團中抽出兩個營的兵力,各彙同兩個新營,分別在黃安、羅田兩縣駐守,二十團剩下的兩個營,加上另外二個新營,駐守麻城縣,由李岩和二十團的團長李本深指揮駐守。
而十四團和二十二團加上剩下的二個新營用計約八千五百多的兵力集中起來,由李定國親自率領,準備先打破清軍的東路軍,因為在清軍的東路,第二軍正在向廬州府發動進攻,因此先打破清軍的東路軍,可以先折其一翼,然後可以再選擇是攻擊其他兩路的人馬,或是繼續向東,配合第二軍作戰,打通和第二軍的聯係。
但這一次出擊要達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效果,關建就在於必須隱藏行蹤,不讓清軍察覺到商家軍主力的行蹤,使主力部隊神不知鬼不覺的繞到東路,打淸軍一個措手不及。這樣才能夠實現逐個擊破的目標。因此在行軍路線的選擇上,一定要做到精心計劃。
最後李定國提出了一個行軍路線,主力部隊翻過大別山,從大別山北麵繞道向東行軍,到達多雲山、英山一帶之後,再繞回到黃州府境內,在浠水和蘄水之間尋找殲滅清軍東路軍的戰機。雖然這個行軍路繞得遠了一點,會多花五到六天的時間,但好外是不僅主力部隊的行蹤可以絕對保密,而且還能繞到清軍東路軍的背後發動襲擊,絕對可以打清軍一個措手不及。
其他人又商議了一番,也都覺得李定國的這個行軍路線可行,因為以目前商家軍的戰鬥力,遲滯清軍前進,爭取三到五天的時間,是絕對做得到的。於是決定之後,就在當天下午,李定國也立刻領軍出發了。
雖然走的都是山路,但商家軍的士兵都是經過了嚴格的訓練,就是新兵也都是農民出身,走慣了山路,而且經過了前期的動員工作之後,這時全軍都攢足了一口氣,想和清軍大戰一場,因此經過了五天的急行軍,連續兩次翻躍了大別山之後,李定國帶領著商家軍的主力人馬終於到達了廬州府和黃州交界的英山縣附近。在大浮山的一個山穀裏駐紮下來。
而李定國一麵下令,讓士兵們就地休息,盡快恢複疲勞,準備迎接戰鬥,一麵等侍著偵察兵的消息。而就在當天下午,偵察兵也回來報告,發現了清軍的行蹤。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