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最為關建的是,這樣一來,還會給其他的漢族兵將造成一個清廷不容漢人的印像,一但引發了連鎖反應,那可就要動搖清廷的統製基礎了。盡管在清廷內部,不斷有滿洲的大臣叫囂,要把所有的漢臣都逐趕出朝廷去,但多尓袞心裏十分清楚,如果真的沒有漢臣,清廷根本就無法運轉,想要維持清廷的統製,對漢臣雖然不得不防,但也是不得不用。所以多爾袞現在也頗有些左右為難。
本來在奪取了南京,滅亡了弘光朝廷,進而又滅掉了潞王監國之後,清廷的形勢一片大好,盡管南方還有大片土地不在清廷的控製之中,各地反清抗清的勢力都在蠢蠢欲動,還擁立出了不少新的監國,甚致是皇帝,但除了商家軍之外,多爾袞並沒有把其他的勢力放在眼裏。而商家軍盡管實力強勁,但畢竟隻有浙江一省,無法與占領了大半個中國的清朝長期抗衡下去。因此就是統一天下,也大有成功的機會。
而多尓袞做為清廷實際掌權者,又是南征的決策者,自然又獲得了很高的聲望,同時也有不少人都在猜測,多爾袞會不會借著這個時機逼皇帝讓位,自己登基坐殿呢?在前不久多爾袞弄出一個祥瑞事件,也就是想試探一下群臣的態度,也為自已登位創造輿論。但如果在這個時候南方出了岔子,多爾袞期盼了己久的皇帝夢,可就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實現了。
因此多爾袞隻覺得心裏越來越煩,忍不住又在自己的腦門上搞打了起來。心裏也怪阿濟格,本來是好好的事情,被他給弄成了這個樣子。
隻是煩惱歸煩惱,事情還是要來解決的。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盡快先把南方的局勢穩下來,而對這三員降將還是以安撫為主,致少在目前也要把他們穩住一段時間。因此多爾袞立刻回到案前,馬上發下了一道命令,招洪承疇回京入對。
因為洪承疇反對第二次南征,因此被多爾袞派到山西、陝北一帶去督察屯田開荒的事務,不過在洪承疇臨行之前,曾向多爾袞提出過一些建議,比如在攻下南京之後,緩攻浙江,先取南方其他各省,再圖浙江等等,現在看來,洪承疇提出的這些建議都很有道理,而且多爾袞也打算采納,因此現在多爾袞又想起了洪承疇,希望他有辦法能夠解覺目前所麵對的難題。
不過還沒等洪承疇回到北京,多爾袞發出的試探信號,也很快得到了回應,弘文院大學士寧完我上書朝廷,盛讚多爾袞的平南功績,引來了祥瑞,為大淸興旺的吉祥之兆。
寧完我是清廷的老資格漢臣,早在努爾哈赤的時代,因為他在明朝不得施展,就投向當時的後金,在皇太極當政的時期,寧完我很受重用,僅次於範文程,因此寧完我也屢上建議;勸皇太極枋效漢族定官製、辨服色,並論伐明策略,論考試取官,這些建議也多被皇太極采納。但無論寧完我多麼努力,總是被範文程給壓著一頭,因此心裏也頗不服氣。
而在順治登基之後,多爾袞當政,洪承疇這樣的新貴開始出頭,而像範文程,寧完我這樣的老臣也多被棄用,但寧完我不甘心等著死在沙灘上,一直在尋找著東山再起的機會。
多爾袞覺得自巳弄個祥瑞出來很有創意,卻不知這套鬼把戲曆史上多得多了,寧完我一聽就知道是怎麼一會事,同時也意識到,自己等侍的機會終於來了。不過寧完我也是官場的老油條,又熟知滿漢兩族的心理,深知這種事情雖然是好機會,但收益大,風險也大。何況也不知道多爾袞到底是怎麼想的,因此也不能不給自己留有餘地。
但寧完我到底是有學問的人,春秋筆法的功力頗深,因此文章緊緊圍繞著多爾袞收取南京,平定南方的功績展開,雖然拚命為多爾袞吹捧造勢,但卻是句句暗示,多餘的字一個不寫,這樣一來其他人都說不出,最多也隻能說寧完我對多爾袞吹捧的有些過份,也抓不住他的大錯。而站在多爾袞的角度,卻是句句都寫在他的心坎上,搔動癢處。到也是頗費了一番心血。
但這時多爾袞正等著洪承疇回京來解決問題,因此對寧完我的這份上奏隻是一笑了之,不置可否。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