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四章 八旗圈地(1 / 2)

北京, 東直門城外的一所莊宅裏,一個家丁匆匆走到一個小湖邊垂釣的洪承疇身邊,躬身道:“老爺,攝政王下旨,招您回京入見。”

洪承疇微微一笑,手腕忽然用力一抬,隨著漁杆的彈起,隻見漁絲上掛著一條一尺多長的紅色鯉魚,那家人也十分機靈,連忙湊趣,道:“老爺,好大一條魚啊。小人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大的鯉魚呢?真是好兆頭,好兆頭啊。”

洪承疇一臉怡然自得的樣子,一邊收線抓魚,一邊笑道:“什麼好兆頭,區區一條魚,不過就是大了一些,又算得了什麼!”

家人道:“回老爺的話,這話可不能這麼說,您才剛剛回來一個多月,攝政王就下旨,又招老爺進京,而這旨意一到,老爺就釣到了一條大魚,豈不是好兆頭嗎?您剛回來的時候,還有不少人閑言碎語,說老爺這回可是威風掃地了,現在看他們還敢胡說嗎?”

洪承疇正在將魚從勾上解下來,聽了家人的話之後,微微一皺眉,隨手一揚,又將魚扔回到池塘裏。道:“太快了,太快了,非好兆也。”

家人怔了一怔,道:“太快了?”

洪承疇忽然起身,道:“給我更衣,迎接來使。”

清軍的南征失敗以後,洪承疇也隨著多鐸回京麵見多爾袞。盡管這次南征並沒有達到掃淸江南的目地,但到目前為止,清廷控製的地區大體包括了整了北方地區,除山東半島以外的全部地方,而在南方,清軍還占據了湖廣北部,和淮河以北的地域,大體比當年金宋對持時的金國地盤要略大一些,另外東西的兩個戰略要點,襄陽和徐州都在清軍的手裏,也保持著對南方的戰略主動權,因此其實來說,這一次進軍也並不算完全失敗,至少清廷己在中原站穩了腳,占領了半壁江山。

但在這一次南征中,清軍的傷亡極大,加上前期爭奪山東的戰爭,清軍共計損失的兵力達二十五萬左右,雖然其中大部份是明朝的降軍,但滿八旗兵的損失也不算小,約為二萬七八千人,超過滿旗總計兵力的四分之一以上,漢軍的損失也超過了五萬人,隨軍的包衣跟役也有六七萬人。這在清廷自太祖努爾哈赤起事以來,可是前所未有的重大損失。

盡管現在多爾袞己權傾朝野,沒有人敢當麵問責他,但這樣的重大損失,自然要有人付責,多鐸雖然是多爾袞的心腹,但也被多爾袞降為郡王,而被多爾袞寄於了厚望的洪承疇,這次南行也沒有力挽狂瀾於不倒,則被除去所有官職,隻保留一個大學士向虛號,而洪承疇也索性告病,回到在北京郊外購置的田莊裏賦閑著,閉門不去,毎天隻是看書釣漁,消遣時間。

當然洪承疇是不會就此罷手,畢竟他今年才五十二歲,遠遠還沒有到告老還鄉的時侯,也不甘心永遠背負著一個叛臣的名銜終老一生。他心裏也清楚,自己被罷職,不過是多爾袞為了一時平息眾大臣的怨氣,而清廷一定不會滿足於劃江而止,南北對持,如果是一意要進取江南之地,統一天下,那麼也就一定離不開自己,因此自已就必定會有被重新啟用的那一天。

同時洪承疇毎天也是潛心總結這一樣南征的經驗,仔細研究商毅的用兵之道,思考應對的辦法,也下一次被啟用的時候,做好準備。

但在回府才一個多月,就被多爾袞招回北京,洪承疇也不禁覺得有些意外,這也太快了一點,多爾袞可不是這樣沉不住氣的人,不過他還是不敢怠慢,立刻換好了衣服,隨來使趕回了北京。

――――――――分割線―――――――――分割線――――――――

其實多爾袞本來也不打算這麼快就招洪承疇回京,至少也該先把他涼半年再說,隻是現在事情發生了一個重大的變化,多爾袞才急招洪承疇進京來。

現在讓多爾袞頭疼的事情可不少,不僅僅隻是軍事上的問題,畢竟清廷的領土一下子擴大的幾十倍,其他民事、民生、政體等等方麵,都有一大堆。

首先是滿八旗民眾、貴族的安置問題。

在清廷入關之後,滿族人口,八旗的各戶大量湧入北京及其附近地區,但卻引發了一糸列社會經濟問題,因為八旗是一個耕戰結合,軍民政一體的製度,旗兵的武器、盔甲、馬匹還有自己的包衣和跟役的裝備費用,都是由自己來承擔,而八旗各戶的土地都在關外,在關內可沒有土地,也就無法進行耕作,別說打仗,連生計也都難以維持,總不能是種地在關外,打仗在關內吧。

因此為了解決八旗民眾的生計問題,安置滿族閑散人口,多爾袞於順治元年(1644年)九月頒布了“圈地令”,在北京附近的地區進行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