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時在另一條戰線上也傳來了好消息,黃得功己經擊敗了左夢庚部,南京之危也己解除。一時之間傳來的盡是利好消息,史可法也立刻向南京上疏,要求朝廷立刻調黃得功和劉良佐返回江北駐守,共同保住淮西。
原來左良玉在三月底的時候,假借保衛太子的名議,舉兵東犯,並且派兵把武昌燒掠一空,還劫持了湖廣巡撫何騰蛟一起隨軍。但在漢陽門停船時,何騰蛟趁人不備,躍入水中救脫。左良玉隻得率領大軍,繼續東進。
那知大軍到達九江的時候,在九江督軍的袁繼鹹前來迎接,苦口婆心地勸左良玉回心轉意,並曉以大義,左良玉的態度到也稍有軟化,但偏偏就在這時,左良玉的舊疾發作,於當夜吐血數升,死在軍營中。
左良玉一死,手下的金聲桓、盧光祖、李國英、徐勇、郝效忠等將領推擁左良玉之子左夢庚為主將,但左夢庚的威望能力均遠不如其老爹,根本就控製不住手下的這幫丘八們,因此左軍東進不僅沒有停止,相反還變本加利,劫持袁繼鹹,燒掠彭澤、大掠左流、洗劫建德後,直下到南京的門戶安慶府。
這時整個南京朝廷都己經慌作了一團,馬士英一黨惶惶不可終曰,而東林一黨到是幸災樂禍,隻等著看馬士英的笑話。
幸好這時黃得功己率軍趕到江南,在太平府的荻港截住左軍東進的道路,雙方展開了激戰。左軍雖然號稱八十萬,其實還不足二十萬,而且多是無業遊民、地痞無賴,根本就是一幫烏合之眾,而且這時左良玉己死,左夢庚又壓不住眾將,左軍其實己群龍無首,黃得功也頗有一些勇略,因此一戰之下,打得左軍掉頭鼠竄。
而劉良佐也趁機出兵從長江北岸夾擊,左軍立刻大敗,退回了安慶府,黃得功和劉良佐又率軍分從長江兩岸追擊,收複了安慶府,左夢庚率領著敗軍,一直退到了九江,才收住了腳。
消息傳回南京,那些本來盼著左軍殺入南京的東林黨人都十分失望,馬士英、阮大铖等人也不禁以手加額,慶幸不己。而這時史可法的上疏也傳到了南京,不僅帶來了商毅在淮河大敗清軍的消息,同時也請南京朝廷立刻命黃得功和劉良佐返回江北駐守。
這一個消息也再度震驚了整個南京,誰也沒有想到,以孤軍的姿態駐守淮河的商毅居然能夠又一次取得輝煌的戰功,而在這一戰之後,商毅在整個南方的聲望也再度提升,而且還連帶著督師江北的史可法,還有在南京一直堅持支持商毅的吳甡,名望也都大大提升。
而一向善於聞風而動的東林黨人一下子又找到了突破口,紛紛上書朝廷,要求朝廷重獎史可法、商毅等人,應該加封商毅為左督都,進公爵,中都留守司,並督師江北,主持江北的軍務,還有人直接上書,直指馬士英入閣己近一年,然而卻一事無成,應該立刻主動辭職,讓位薦賢。東林黨這麼一鬧,再加上一些真心希望朝廷啟用商毅和史可法的官員和民間人士也立刻附合,因此聲勢也被弄得十分浩大。
馬士英是何等機靈的人,那還看不出,東林黨人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重獎商毅根本就是個幌子,重點是史可法身上。因為現在論虛銜,史可法還比自己高了半級,要再嘉獎他,那什麼重獎他。而現在出任江北督師的正是史可法,如果商毅接任了督師的職位,史可法怎麼辦,那就隻能回南京入閣理事了,不是還有人要自己主動辭職讓位嗎?史可法一入閣,不就正好可以接任首輔嗎?
這點小把戲那能瞞得過馬士英呢?因此馬士英對東林黨又軒起的這一陣呼聲裝作沒聽見。相反還以保衛南京為名下令,讓黃得功駐守蕪湖,讓劉良佐駐守無為州,並不返回他們先前的駐地。
同時馬士英又上疏南京朝廷,要求朝廷招降李自成,封李自成為順國公,駐守湖廣,接擋清軍的進攻。這一個決定頓時又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因為李自成是害死先帝的罪魁禍首,馬士英居然竟冒天下之大不違,提出招降李自成,自然立刻又遭到了東林黨的一陣口誅筆伐。
但馬士英絲毫也不為所動,堅持向李自成派出了使者。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