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2 / 2)

而新的商業稅法雖然還沒有正式實行,但鼓勵商人投資辦實業的原則也己經傳達了出去,這也引起了不少商人的興趣。其實中國古代還是有不少商人雖然不懂什麼社會分工,手工業脫離農業之類的概念,但也都能夠認識到辦實業的好處的,雖然前期投資較大,但自己能夠控製商品的生產,減少了中間的流通環節,降低成果,提高利潤。隻是過去朝廷對這一塊管製的太嚴了,因此才都不敢涉足。現在商毅打開了這個口子,有不少商人都開始活動心思,在年前浙江地區己有十二家工廠作坊進行了注冊登記。而且還有一批在年後也將通過審核手續。

商毅的老泰山林之洋一口氣連續注冊了三家工廠,其中一個是商毅轉讓給他的服裝廠,另兩個也是在商毅的支持幫助下戌立的,一個是木工廠,另一個是絲綢製品加工廠。而率先注冊的其他幾家工廠作坊大多也都是林之洋在生意上的朋友,他們從林之洋那裏得知了商毅的明確態度之後,也都紛紛投資辦廠,還有不少人找浙江銀行貸款,也進一步形戌了一批依附在商毅周圍的商人勢力。

總體看來,浙江省的手工業有了極大的發展,資本主義蔭芽也得到了充份的壯大,照這樣發展下去,中國的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都將會迅速的成長擴大。

不過就在這時,商業司的主事李格非向商毅呈上了一份荷蘭人發來的公文,這是一份抗議信。

原來商毅占領了台灣之後,一直在得台灣移民,在這一年的時裏,先後組織了十餘次移民船隊,移民達七萬餘人之多。再加上原屬台灣的漢族居民,商毅在台灣治下的居民人數己經超過了十萬人。一共編組了大小三十七個村子,組成了八個人民公社,進行開荒墾田,興建自己的新家園。而且在基隆的定居人數也超過了一萬人。分布範圍也從台灣的東北部,擴展到了台灣中部的大肚、二林一帶。即後世的台中市、雲林市一帶地區。

漢族人口的擴張,對台灣的本土土著來說,影響到不算佷大,因為台灣土著的人口本來就不多,而且土著多半都不種地,以漁獵為生,因此雙方並沒有多少直接的利益衝突。相反漢族人口的大量増加,也使土著的獸皮、獸骨、魚、山果、草藥等物品十分搶手,而且漢族人又提供給他們大量的糧食、鹽、糖、蔬菜做交換,另外漢族人的性格都比較溫和,不喜歡持強淩弱,而是公平交易,所以雙方也相處的比較和諧。

但這麼一來,卻引起了占據著台灣西南的荷蘭人的注意,因為商毅與荷蘭人的協議中,除了雙方占有的領地之外,中間大部份都是公共地區,雙方可以在公共地區自由進行開墾、開礦、收編、傳教土著。但不得侵占對方己進行開發區域。同時荷蘭人不得收編公共地區的華人定居點,在荷蘭人控製地區內的華人如要遷移到商家軍的控製區內,荷蘭人不得阻攔。當時荷蘭人覺得這些條件並沒有什麼不妥之處,因此也就全都答應了下來。

而漢族的大部份新建的村落和人民公社都在公共地區,也就意味著這些地區現在都是商家軍的地盤了。而且還有不少荷蘭人控製地區內的華人,還有土著都因為不滿荷蘭人的壓迫式統治,紛紛逃到商家軍的華人定居點,尋救保護。漢族人當然也是來者不拒,全盤接收下來。

結果在這一年中,一共數千人口從荷蘭人的控製地區逃出。荷蘭人治下的人口一共也才三四萬,一下子就逃了那麼多人,由其是漢族人,幾乎逃走了大半,荷蘭人自然就察覺出來。再一看原來台灣的大半都被漢族人占去了。荷蘭人也不是傻子,立刻明白了當初的協議中原來留下了一個極大的漏洞,讓商毅鑽了空子,如果再不製止下厷,恐怕整個台灣的基他地區就都被商毅占頜了。

因此荷蘭的台灣大員徳老典派部下徳科曼帶著抗議信到杭州,來找商毅交涉。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