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蘇州絲綢總會(2 / 2)

而十八家絲造作坊和新絲路絲綢織造廠將自動成為第一批會員,但在明年內,也必須將自己的生產作坊擴大到擁有織機百台以上,以後每年按要求遞増。

當然眾坊主對商毅擬定的章程基本沒有太多的異議,因為這些章程製定的十分公平,並沒有給新絲路絲綢織造廠特權,同時現在各坊主也知道啇毅己經從荷蘭和鄭芝龍那裏取得了海外貿易權,因此對他們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而且這個時代的中國人做生意向來都喜歡搞單幹,互相之間主要靠壓價競爭,結果隻能白白便宜了老外,其實誰都吃過這個虧,誰都不想但還隻能這麼做,因為也沒有能力改變這個現像,因此如果真的能夠聯合起來,用一個聲音說話,肯定是對眾人都有益的。

唯一令眾坊主覺得不滿的是入會標準,在這十八家絲造作坊中,達到百架織機以上的隻有三家,大多數作坊的織機隻有七八十台左右,少數還不足五十台。而且一百架的標準還不算大問題,但在三年之後,要達到三百架織機,對各作坊來說,還是有一定壓力的。目前也隻有新絲路絲綢織造廠一家能達到這個標準。

但入會標準可是商毅促進中國絲綢業發展的重要一環,在另一時空的十七、十八世紀裏,毎一個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都有自己的支柱產業,英國的羊毛業、荷蘭的造船業,法國的紡織業。而中國最適合做支柱產業的,當然就是絲綢業了。因此商毅也要首先改變絲綢業的小作坊生產狀況,推動絲綢業徹底與家庭手工業分離,向規模化、專業化、工廠化的方向發展。以織機數量為入會標準,是必須堅持的。

不過商毅並沒有強製眾人通過入會標準,首先拋出了所有會員均可享受浙江的對生產作坊的稅務優惠政策的誘餌。因為蘇州不靠海,絲綢想要出口,必須運到浙江沿海地區,因此浙江省的對生產作坊的稅務優惠政策。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同時商毅又讓這十八家作坊平分江蘇織造局的利益。在鄭敬高離開蘇州之後,蘇州織造局就由新絲路絲綢織造廠來接管,新任的蘇州織造太監韓讚同到任了之後,也非常明智的選擇了沉默。

蘇州織造局是官辦的絲造坊,因此規模十分龐大,共有織機一千二三百台,就是新絲路絲綢織造廠,也隻有它的三分之一,其中織造各種花紋圖案的提花織機就有二百佘台,可以說蘊藏著巨大的利益,商毅把蘇州織造局分為二十股,每家織造作坊占一股,新絲路絲綢織造廠占兩股,除去供應南京皇宮之外,剩餘的利潤就甴各家一起平分。

最後商毅又表示,對這十八家織造作坊,浙江銀行蘇州分行也將給予貸款優惠政策,解決他們的資金困難。於足這樣幾條優惠條件下,眾作坊主也都接受了這個入會標準。而在此同時,也為蘇州分行拉來了第一批客戶,實在是一舉兩得。

不過從現在到明年蘇州絲綢總會正式掛牌成立還有四五個月的時間,這段時間都算為籌備期,主要是吸收會員,製定章程細節,在今年十月或十一月,招開第一次會員大會,選舉正式會長和執委。在目前還是甴新絲路絲綢織造廠領頭,而林進旭出任臨時會長。

商毅當然不會多管事了,隻是交待了一下自己大致的構想,具體的細節就都交林旭升去付責和其他十八家作坊主來討論完成。

而就在這時,出現了一件讓商毅有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蘇州知府彭正穗的慕僚,讚畫李鬆晨來投奔商毅,請求商毅收留。

原來蘇州知府彭正穗雖然對商毅在蘇州的行為不聞不問,但心裏總是不舒服,也覺得當個傀儡知府沒什麼意思,而且萬一那天商毅失事了,自己說不定還會受到牽連,那才是冤枉,因此也上下活動,終於運作的轉任其他地方,現在隻等南京的調任公文下來,就可以離開蘇州了。

而李鬆晨的想法和彭正穗不一樣,他考慮再三,認為明朝己是積重難返,南京朝廷中興的可能性不大,而商毅到是頗有潛力,在這亂世中大有可為,因此決定投靠商毅。

見了商毅之後,李鬆晨對自己的動機到也直言不違,而這還是第一個主動投靠商毅的文人,因此商毅也答應收留他,並且表示在彭正穗離任之後,就讓李鬆晨去杭州找自已。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