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撫平青萊(2 / 2)

這三對夫妻都是早己訂下親事,至少都有一年以上的時間,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拖到了現在,商毅也終於趁著目前的一點空閑時間,為他們舉行婚禮。而且正好現在盂宏恭也賦閑在杭州,也能參加女兒的婚事,也算是了卻了幾件大事。

―――――――――分割線―――――――――分割線―――――――――

杭州這邊是喜事不斷,而這時的南京隻能用一個字來形容:亂。

自從商毅離開南京,史可法去江北督戰開始,南京就一直沒有消停過,首先是東林黨人大造“秦檜在內,李綱在外” 的輿論,影射是馬士英將史可法排擠出了南京,但大局己定,於實事無補。

而馬士英把持了朝中大權,自然首先想到安插自己的人,於是說服朱由崧任命阮大铖為兵部右侍郎。

阮大铖其實是東林出身,而且本身也頗有文釆,但後來依附於魏忠賢,並且在崇禎初年,因為在政治投機中站錯了隊,結果被劃為魏忠賢一黨,雖然在當年淸剿閹黨的時候,逃出了一命,但卻己被列入《逆案》之中,即為永不錄用之意。不過阮大铖於馬士英有恩,同時馬士英也希望通過引阮大英入朝,為自己加個幫手。

但閹黨和東林黨本來就是勢同水火,不能共存的,雖然過去了十幾年,但東林黨依然對當年的事情耿耿於懷,因此這一下自然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劉宗周、黃宗羲等人為代表的東林黨立刻群起而攻之,不斷上書,不僅指斥阮大铖是奸邪之輩,同時還指桑罵槐,責斥馬士英不顧先帝屍骨未寒,就欲翻逆案,是濁亂朝政的大惡之事等等。

而阮大铖的事情還沒有結果,在左良玉軍中當監軍的巡按禦史黃澍,受左良玉所托,入朝拜見朱甴崧謝恩。黃澍也是東林黨人,同時又仗著自己有左良玉在背後撐腰,於是拜見完朱由崧之後,就在朝堂上當殿指責馬士英為奸臣,力數馬士英的罪行。不僅邊罵邊哭,而且還上前大搧馬士英耳光。使在場群臣,無不動容。就連朱由崧也被驚得目瞪口呆。

馬士英當然也不甘示弱,挨打之後,就在當場向朱由崧叩頭,請求辭職。雖然在當殿得到了朱由崧的允許,但回家後,馬士英又立刻上書,嚇唬朱由崧說:“為臣一旦離京而去,四鎮皆失勢,朝中大臣們肯定擁立潞王為帝”。

同時和馬士英一起擁立朱由崧的秉筆太監盧九徳,也在宮中痛哭流涕的勸說朱由崧:“皇上您如無馬公,不可能正大位。如果逐出馬公,天下人皆會認定皇上是忘恩負義。而且,馬公在內閣,萬事擔當,皇上可以整日悠閑自在。如無馬公,朝臣有誰肯顧惜皇上?”

朱由崧在別的事情上雖然糊途,但牽扯到皇位,智商也立刻能提升幾個檔次,一想也確實是這麼回事,因此立刻又重新召馬士英回朝,並委以內閣首輔之職。同時又下旨封馬士英推薦的阮大铖為兵部左侍郎兼右僉都禦史。

與此同時高弘圖、呂大器、薑曰廣、劉宗周等人,也都不安於位,紛紛離職而去。從此之後朝政大多都被馬士英和阮大铖把持。

公正一點的說,雖然在擁立福王這件事情上,馬士英確實是耍了東林黨一把,但在擁立這個問題上,東林黨本身做的事情也不地道,甚致可以說是把擁立大功拱手讓給了馬士英。

而且馬士英並非是一無事處的人,在許多方麵的能力還強不少東林黨人,在南明成立的早期,也未必沒有一些振作的想法,如果東林黨能夠接現實,承認馬士英的執政權力,雙方精誠合作,到也不是不可能把南明的局麵維持下去,隻可惜東林黨並不甘心接受失敗的局麵,一心隻想鬥倒馬士英,根本就不顧大局。而且過去了十幾年,東林黨的鬥爭手段仍然一點長進都沒有,一如當年與魏忠賢相鬥時那樣拙劣,還是隻會上書,也不想想,在東林黨和馬士英之間,皇帝會支持那一方。

雖然有吳甡在其中盡力周旋,希望能夠保持朝廷的和平局麵,可惜他一個人的力量實在有限,而東林黨內部其實也是一片散沙,吳甡根本就控製不住,結果終於成了現在的局麵。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