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三章 台灣布防(上)(2 / 2)

商毅也曾有過與鄭芝龍聯合對付荷蘭人的想法,但鄭芝龍也未必肯甘心,在聯手擊敗了荷蘭人之後,再將台灣這樣一戰略要地與商毅共同分享,螳螂捕蟬,還要預防黃雀在後,聯合也是要以實力為基礎的,關建還是在於商家軍的海上實力太差了。不足以讓鄭芝龍和荷蘭人感到畏懼。

相反,暫時把荷蘭人留在台灣,並且與荷蘭人達成一些合住協議,一方麵可以穩定住商家軍在台灣的統治基礎,另一方麵也能牽製住中國沿海的鄭芝龍集團。因為如果商毅要發展海外貿步,早晚都會和鄭芝龍發生衝突,而荷蘭人是唯一能在中國沿海進行貿易的非鄭氏集團船隊,因此把目前的兩雄爭霸漸漸變成三國演義,借助荷蘭人的力量打破鄭芝龍的隴斷地位,這才是當前最好的選擇。

而且商毅估計,隻有一年的時間,商家軍的海軍就能形成戰鬥力,就可以加強自己一方的話語權。最多二三年,就能建立出一支強大的海軍,到那時,才是自己揚威四海的時候。

同時,商毅對於吸引荷蘭人的合作,還是胸有成竹的。

在中國人的印像中笫一個資本主義國家是英國。但實際上,這個冠軍的桂冠是屬於荷蘭,它不僅是笫一個資本主義國家,而且還是第一個共和製的國家。雖然荷蘭正式獨立,還要等到三十年戰爭結束以後。當然在這個時候,荷蘭還叫尼德蘭聯合共和國。一直到1814年拿破侖失敗之後,才正式成立荷蘭王國。

這個時候的荷蘭是甴尼德蘭地區北部的荷蘭、格利德恩、奧維依謝爾、烏特勒支、西蘭、菲士蘭、格羅寧根等七省組成,因此也叫尼德蘭七省聯合共和國。但這七個省在政治是相互獨立,各有各的政府,亨有廣泛的自治權。並由各省聯合籌組荷蘭國家議會做為中央的機關,正式成為一個聯邦國家,議會會址設於荷蘭海牙,因此也能叫荷蘭共和國。最高首領稱執政。

成員甴各省議會選出四十名代表組成,有立法、決定賦稅、宣戰、媾和與處理重要的國家權力。而且每個省都擁有一票否決權,重大事情的決議需要一致通過。執政付責協調各省間的矛盾與分岐。

荷蘭在政治、經濟上的一些創舉對後世都有深遠的影響,之後美國的獨立革命和憲法深受荷蘭的影響。而且現代金融業、銀行業、股票交易業都起源於這個時代的荷蘭。

正是因為在這個時代荷蘭獨特的國家製度,也決定了荷蘭不像西班牙、法國那樣,他的地方大員是對國家議會的四十名議員,而不是皇帝一個人付責。因此類似於徳拉佩納那種擅自改變作戰目標的事情,在荷蘭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

而荷蘭在亞州的殖民行為隸屬於荷蘭的東印度公司管轄,這個公司製度與荷蘭的政治製度也幾乎是同出一折,因此雖然在荷蘭海外殖民期間也,進行過戰爭、掠奪、殺戳和征服。但衡量成功與失敗的唯一標準就是為公司增加了多少貿易,為公司帶來多少收入。至於打了多少勝仗,征服了多少土地,建立了多少殖民地,對荷蘭東印度公司來說都是浮雲。荷蘭占領台灣的目的,也就是為對中國、日本、朝鮮半島與東南亞商業貿易有一個樞鈕據點,可以更好的進行貿易活動。

因此荷蘭人恐怕也不甘心在中國沿海地區被鄭芝龍這麼壓製住,隻不過以荷蘭人現在的力量還不足以擊敗鄭芝龍, 獨占中國的貿易。同時這個時候中國沿海的其他力量又都被鄭芝龍消滅幹淨, 荷蘭人根本就找不到可以聯合的人,其實荷蘭人恐怕也希望在這個時候,有人能夠站出來攪一攪局,把這趟水攪渾,看看能不能夠摸到幾條大魚。

正是因為掌握了荷蘭人的這些情況之後,商毅也堅信,隻要自己能夠給荷蘭人提供一個新的貿易點,無論是什麼樣的條件,荷蘭人都是能夠答應的。而自己也正好可以利好荷蘭人和鄭芝龍之間的矛盾衝突,左右逢源,爭取到足夠的時間來發展自己的海上力量。終有一天,商家軍的船隊可以在海麵上縱橫馳騁。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