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廬州聚兵(上)(2 / 2)

但看到商毅的軍隊之後,吳甡才發現,商毅的人馬雖然人數不多,還沒有達到他承諾的一萬人馬,而且衣甲也有些奇怪,但軍容整肅,隊列齊整。這時正是七月初的時節,是一年中最為炎熱的時候,頂著烈日行軍,如果換了其他的明軍隊伍,恐怕早就以經怨聲載道,亂不成軍了。但商毅的全軍竟然毫無動搖,一個個仍然是昂首闊步,精神百倍的樣子,別說怨言,就連一個彎腰哈背的都沒有。顯然是軍紀嚴眀,經過了嚴格訓練的。

吳甡見了自然是喜不自禁,商毅的人馬,果然都是精銳之兵,看來這次南下督師,還是有幾分把握的。就連史可法也不禁有些動容,因為他沒有見過商毅閱兵,因此見到商毅部軍之後,所感受到的震憾力也比吳甡要大得多。不過甴於立場不同,史可法沒有吳甡那麼驚喜,相反到是可以更為客觀仔細的觀察商毅的軍隊。

商家軍的裝配與其他明軍有明顯的不同,火槍兵的人數在全軍中占的比例明顯比其他明軍要大得多,騎兵的數量也不多。而且隻有長槍兵、刀盾兵是全副盔甲,而火槍兵隻有一頂帶沿鐵盔,一件背心似的鐵甲,隻齊腰下,左右兩片戰裙是用皮製,小腿打著白布裹腿,穿多耳麻鞋,斜背著一個牛皮挎包。而騎軍的裝束和火槍兵差不多,隻是多了鐵製的護臂和護腿。另外戰馬隻有在馬頭、馬頸和正前方帶著護甲。

史可法也是管理過軍務的人,懂一些軍事,因此到也能夠理解,商毅這麼做大概是為了減輕士兵的負擔,因為火槍兵是遠程打擊的兵種,一邊來說是不會與敵軍進行格鬥作戰,也就沒有必要穿著那麼多的盔甲。至於騎軍的裝束,大概是商毅更注騎兵的速度而不是正麵的衝擊力吧, 這到也無可厚非。不過在史可法看來,商毅部火槍兵的數量看來好像太多了一點,萬一放完槍之後,敵軍衝到近前來怎麼辦呢?

而最讓史可法感到奇怪的是,商毅軍的士兵內襯穿的並不是明軍慣穿的鴛鴦戰袱,而是一身灰綠色的緊襯服裝,這一點在炮兵身上看得由為明顯。因為炮兵是沒有任何盔甲,隻是用牛皮打成一個十字型的綁帶,係在身上,而且人人戴著一頂八角型半沿的軍帽,在正中位置,還鑲著一顆紅色的五角星。十分古怪的樣子。

不過督師並不是史可法,因此他雖然覺得奇怪,但並沒有說什麼。而吳甡更沒話說,隻要商毅來了就好,管他們穿的是什麼?就是穿蕂甲,披獸皮也沒關係。

商毅到是全套標準的盔甲,連自己的鋼盔都沒帶,趕來向吳甡施禮,道:“末將見過督臣,隻因路途遙遠,晚到了幾天,還請督臣見諒。”

吳甡把商毅扶了起來,嗬嗬笑道:“以恒,不晚,不晚,你來了就好。” 順手指了指身邊的史可法,道:“這位是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史憲之大人,快去見禮吧。”

盡管在這個時代商毅以經見過了不少曆史上的名人,甚致還親手改變了兩個人的命運,但聽到了史可法的名字,商毅還是禁不住大吃了一驚,因為史可法在曆史上可是大大有名,在明末的官員中,他是極少有以正麵形像出現的官員,從私德上,史可法正直、廉潔、從公事上說對明朝忠心耿耿,直到最終困守危城以身殉國,是一個幾乎無可挑剔的完美形像。

盡管在後世,也有人認為史可法處理南明事務時,出現極大的失誤,包括商毅也有這種看法,但那是史可法的能力問題,與品行無關。商毅雖然也認為史可法有許多不足之處,更不會唯史可法馬首是瞻,但也承認史可法和明末的大部份官員相比,還算是一個值得敬重的人。因此也上前兩步,向史可法施禮道:“末將見過史大人,久聞史大人大名,今曰一見,實在幸會。”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