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六章 雨戰(二)(1 / 2)

在泥寧的地麵上前進, 速度至少要比平常慢了一倍。因為到處都是積水,也很難看清壕溝的位置,有時趟著水走著走著,忽然一腳踏空,就掉進了壕溝裏,緊接著就看見血水冒了上來,因為在壕溝底部插著利刃,一但有人掉進去,基本就起不來了。

而更艱難的,卻是被穆陵軍推起了幾道矮牆。如果是在平時,對於一個士兵來說,這一米多高的矮牆根本就不算什麼?前腿一抬,後腿一蹬地,就能跳上去了。但在雨天裏,地麵濕滑,根本就無法借力,而且皮靴裏也灌滿了水,粘滿了泥,抬抬腿都十分費力。本來並不算高的矮牆,卻成了極難逾越的障礙,許多清兵都在這裏受阻,也滑了好幾跤,摔得滿身滿臉都是泥水。

有的清兵雖然機靈,把木梯架到矮牆上當跳板,但清兵們的皮靴上沾滿了濕泥,踩在木梯上,一不留神也會被滑倒。樣子也十分狼狽且又滑稽。

再加上關城上的火炮還在連續不斷的發出憤怒的轟鳴,將鉛鐵砂石不斷噴散在清軍的頭上,也給清軍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就在距離城牆五十步到一百五十步的距離範圍之內,橫七豎八,以經倒下了超過千數的清軍屍體。而鮮血混在黃泥水中,變成了一片紅褐的顏色。還在繼續的擴大和蔓延開。

阿巴泰雖然預計到了,在雨天攻城會對清兵帶來一些麻煩,但現在出現的局麵還是令他有些始料未及。盡管阿巴泰雖然身經百戰,也打過一些雨戰,但因為雨天路滑,而且弓弦沾水也無法使用,對善於騎射的清軍來說,並不是戰鬥的好時機。因此有限的雨戰也多半是以奇襲戰為主,在雨天打攻城戰的經驗幾乎沒有。

雖然現在戰死的都是漢軍的人馬,並不心痛,但局麵畢竟並不樂觀,白白損失了這麼多的兵力,還是令阿巴泰有些鬱悶。

不過雖然遭受了沉重的打擊,但在清軍的積威之下,由其是出戰之前斬了額古納,也對全軍起到了相當大的震懾作用,因比漢軍的士兵還是咬牙硬撐著的通過了這一片死亡的地帶,逐漸都進入了火炮顧及不到的死角。雖然阿巴泰並不計較漢軍的生死,但也不禁鬆了一口氣,總算是越過了火炮的攻擊範圍,下麵就該輪到淸軍攻城了,這下看明軍還有什麼辦法。同時阿巴泰還下令,命蒙古軍作好準備,去支援漢軍。

就在這時,忽見城垛口處伸出了一排黑洞洞做銃管,對準了城下,隻聽一連串爆豆般的靂霹聲響轉來,轉服之間城頭上就被大量的煙霧籠罩,但馬上就又被風雨吹散。

而城下的清軍猝不及防,一下子被打擊了幾十人,隨後穆陵軍的第二排、第三排火槍手也都相繼開始發射,如此周而複始、輪流射擊,槍聲始終沒有停下來。城下的清軍原以為到了這裏,就可以安全了,那知依然還是受到的打擊,因此也有些混亂起來。

連阿巴泰和圖爾格也吃驚不小,因為他們兩人看得很清楚,穆陵軍的火槍手都是在毫無遮擋的情況下開槍射擊的。也就是說一切都是在淋著雨進行的。

阿巴泰的心裏也不禁心出了一些恐懼,難到說明軍使用的火銃不怕風次雨淋了嗎?這怎麼可能呢?但現實以經擺在了眼前,明軍現在確實是在大風大雨中使用火銃啊。

事實上,穆陵軍用的是燧發槍。現在商毅手頭上有三百八十多支燧發槍,在這個時代,燧發槍的技術還沒有完全成熟,和火繩槍相比,在正常的情況下,燧發槍的優勢也並不十分明顯,但在這和風雨天氣中,燧發槍就顯示出了比火繩槍的先優勝之處,因為打火方式的不同,使燧發槍能夠抵禦一般的大風大雨,雖然還時常出現啞火的情況,依然能夠正常的進行射擊。

而且同樣是因為下雨,清軍無法使用弓箭,也使穆陵軍的火槍手們可以毫無顧忌的站在城垛口前,向城下的清軍射擊。雖然三百八十多支燧發槍並不算多,但這時的淸軍依然是完全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根本就沒有還手的能力,隻能一個接一個的躺倒在泥水中。

剩下的清軍隻能拚命向城牆邊前進,因為這時退是退不回去了,隻能繼續向前衝,直到靠近城牆邊,展開攻城。

而這時在清軍陣中觀戰的阿巴泰和圖爾格隻能相對苦笑,誰曾想到明軍居然會有這樣的火銃呢?

圖爾格道:“貝勒,明早既然能使用不怕風雨的火銃,那麼我們趁雨進攻之策恐怕是難以奏效了,是不是撤軍回營,等雨停了以後,再來進攻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