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商毅轉念一想, 就算自己知道了又能怎麼樣, 現在自己隻能守住穆陵關, 無論是南邊的沂水縣,還是北邊的臨朐縣,都顧不上。現在還是先弄清楚北邊的俱體情況在說,因此立刻命令偵察隊出動,前往臨朐縣一帶打探清軍的情況。同時又加強了穆陵關北邊一帶的巡邏和戒備。
三天之後,偵察隊回到穆陵關,向商毅報告,攻占臨朐縣的清兵並不是兗州的人馬,而是濟南府的守軍。原來在清軍入關之後,在山西、河北一帶掠奪了大量的錢財、糧草、物資、人口、牲畜。在南下進入山東、江淮之前,將從河北、山西劫掠到的物資都屯放在濟南府。使大軍能夠輕裝南下。
而濟南府的守軍在守住州城的同時,也派兵在附近四處劫掠。其實清軍留守濟南的人馬並不多,出城劫掠的,多是小股人馬,但明軍懼淸如虎,根本不敢與清軍接戰,清軍占領臨清時,明軍卻遠遠移師到威縣,清軍攻河間,明軍卻遠走山西,清軍駐軍濟南,身為薊遼總督的趙光卞卻駐軍千裏之外的良鄉,按兵不動。
而清軍也是看透了明軍怯弱懼戰的本質,因此也在大明境內放心大膽的隨心所欲的行動,如入無人之境。在濟南府境內劫掠一空之後,又有一支清軍過境來到青州府劫掠,並且攻占了臨朐縣。而且偵察隊以經打探淸楚,這支清軍隻有三千兵力,包一個滿正白旗甲喇,一個蒙古甲喇,和二個漢軍甲喇。
聽了偵察隊的彙報之後,商毅這才算鬆了一口氣,看來臨胊縣的失守,隻是一個巧合,清軍並沒有夾擊穆陵關的打算。
但商毅馬上想到,雖然清軍還沒有夾擊穆陵關的意圖,但自己現在決不能還一味困守在穆陵關裏,因為從形勢上來看,清軍對穆陵關的夾擊之勢以經形成了,隻是可能因為消息不通,而沒有意識到。因此自己可不能坐以待斃,必須主動出擊,奪回臨朐縣。
同時現在的難民以經越聚越多,穆陵關早就以經容納不下,今後的難民隻能居住在關城外,奪回了臨胊縣之後,一方麵可以為穆陵關分擔安置一些難民,另一方麵也可以守住穆陵關的北方入口,保證居住在關城外難民的安全。
另外從大局上來說,奪回臨胊縣,不僅可以解除穆陵關北方的危脅,打破兩麵受敵的危險局麵,而且可重輕打通和青州府的通道,不僅可以獲得青州府的支援,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逃到青州府去。因此奪取臨胊縣,是十分必然的選擇。
而從戰術層麵上看,攻取臨胊縣的清軍人數並不多,隻有三千多人馬,其中的主力其實隻有一個滿八旗甲喇,而穆陵軍經過了兩次穆陵關保衛戰之後,由其是在取得了第二次穆陵關保衛戰的勝利之後,不僅徹底消除了對淸軍的恐懼情緒,提升了自己的信心,而且完全有把握在野戰中擊敗這一次清軍。
現在唯一但心的是清軍會在臨胊縣駐守不戰,現在穆陵軍的攻城經驗還等於是零,而且攻城戰的損失太大,穆陵軍也承受不了這個損失。不過商毅到並不擔心這一點,因為現在守衛濟南府的清軍,一定還不知道自己的主力人馬兩次進攻穆陵軍失利的消息,因此對明軍仍然還抱以輕視態度,決不會居關守城,不敢應戰的。無論從那個方麵來說,奪回臨朐縣不僅有必要,而且也有相當的把握。
商毅在軍事會議上將奪回臨朐縣的打算向眾將提出來之後,立刻得到了眾將的一致通過。這到並不是說眾將都能夠理解商毅所說的奪回臨朐縣的戰略意義和可行性分析。而是在兩次打敗了清軍的進攻之後,眾將對商毅的信賴以經達到了頂峰,下一步做什麼無關緊耍,隻要是商毅說了就行,大家就跟著去做就行了。反正隻要是聽商毅的,就一定不會錯。
不過眾將的這種態度當然並不是商毅所希望看到的,隻是要陪養眾將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能夠不盲目聽從於自己,提出他們自己的看法,任重而道遠,並不是一天兩天的時間就能夠改變的。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