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越城嶺到北部灣——帥克的遷徙(2 / 2)

風生水起北部灣

防城港市因港而設市。防城港是從一個軍用的碼頭發展而來的。1968年,大批的援越物資從這裏運送到越南,到戰爭結束,美國都沒有發現。戰爭結束後,防城港改成民用碼頭。防城港有著建成深水大港的先天條件,水深、避風、不淤積、航道短、可用岸線長。背靠大西南,麵向東南亞,區位優勢好。我到的時候,防城港的建設正在大規模進行,物質條件並不怎麼好。沒有地方住,學校給安排了一間大教室,在教室旁邊搭建了廚房。我搬家的車一到,學校校長、書記帶領一幫老師來為我卸行李。晚上港務局的書記就來到我的住處看望我們夫妻,並與我們交流如何辦好高中,為港口碼頭的建設者們解決好後顧之憂。“子弟學校,為職工服務。”我品著港務局書記的話,不由想起我們大學實習的學校,那也是一所子弟學校。1988年的秋冬時節,我們來到河北省涿州市的中國石油物探管理局的一所子弟學校實習。我的指導老師叫田汝坤,年紀不大,他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子弟。這裏的學生,他們的父母可能在大漠裏工作呢,我感覺到,子弟學校的教師對學生要有更多的愛心。真是有緣,我又做了一名子弟學校的教師。港務局很重視子弟的教育,而子弟們並不好教,他們自恃今後可以進本單位工作,學習不上進。當時讀普通高中並不吃香,而讀職高的卻在校園內耀武揚威,因為三年後,職高的學生可以進碼頭工作,拿工資了。但,作為創辦子弟學校高中的老師,我沒有退卻,第一屆學生,隻有一個班,32人,我做班主任,每個學生家裏我都去了,與每個家長交流。這些碼頭工人想法很實在,隻想讓孩子早點出來工作。我告訴他們,港口的發展,除了需要一些開各種裝卸車的司機外,還需要許多有高素質的人才,要上大學。再說,孩子還可以有其他發展。慢慢地,他們接受了我的意見,全力支持孩子們讀高中。第一屆學生我們就在當地打響了,市裏開的高考總結會,我們得到了表彰。接著因市裏調整高中布局,企業辦的學校也準備移交地方,我們的高中部停辦了,我調進港務局辦公室工作。港務局是個大單位,有一線的碼頭裝卸生產、港口建設單位,有二線的輔助生產單位,還有三線的後勤服務單位。在這個崗位上,我認真學習,很快熟悉了防城港港口的各種情況,也熟悉了各種公文的寫作,熟悉了與有關單位的協調工作。但後來,我還是覺得我的性格比較適合做老師,2003年3月,我調進防城港市電大工作,又是一份全新的工作,我被迫好好學習,盡快適應。

潮漲潮落,不知不覺中,防城港的建設與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2008年2月21日,《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獲國務院批準正式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處於北部灣頂端的中心位置,主要包括南寧市、北海市、欽州市、防城港市所轄區域範圍,同時,包括玉林市、崇左市的交通和物流。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功能定位是立足北部灣、服務“三南”(西南、華南和中南)、溝通東中西、麵向東南亞,充分發揮連接多區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橋梁和合作平台作用,以開放合作促開發建設,努力建成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製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為帶動、支撐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和開放度高、輻射力強、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的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北部灣風生水起,防城港新的發展機遇來了,高等教育也會有一個大的發展。雖說我隻是一名教師,但我會以一名好兵的身份,出一分力,發一分光。

從越城嶺來到北部灣畔,山給了我堅韌的品格,海給了我博大的胸懷。我這一輩子剩下的日子,就在這海濱港口城市,做一名教師,在這沒有冬天的地方,在自己的房子裏,看風生水起,看春暖花開。

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