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零章全真教派(2 / 2)

一進屋,張鵬舉開門見山地問:“前不久聽說楊幫主還和孛魯在東北大戰一場,今天怎麼又到這裏了?”

楊鵬舉笑了笑,看來語言是要比船跑得快得多,沒幾天的事都傳到這個角落裏來了。他對張鵬舉欠身道:“蒙古人欺負我同胞,我當然不能讓他如意。”

張鵬舉黯然道:“家師正是看到蒙古人生靈塗炭,他才不顧自己七十五歲高齡遠赴西域勸戒成吉思汗少生殺伐。根據《道德經》則尊道,主張無心忘言,柔弱清靜。正心誠意,少思寡欲。注重修行,分為真功和真行。真功即內修,其修持大略以識心見性,除情去欲,忍恥含垢,苦己利人為宗。全真因內修‘求返其真’,主張功行雙全,以期成仙證真,所以叫‘全真’。這種內修主要是修養精神,即性,也稱為性功,全真教既修性,也修命。真行即外修,主張濟世度人。”

聽張鵬舉給自己講起道來,楊鵬舉不耐心了,他是最不想聽說道的。

隻聽元儼問道:“丘道長既然濟世度人,為什麼不到金朝和宋朝?偏要去蒙古?”

張鵬舉看了看元儼道:“看來女施主是個明白人,如果沒猜錯,你就是元女公子吧?你問得好,金宣宗貞祐四年(1216年),金宣宗下詔派東平軍王庭玉召我師傅赴汴梁,但我師傅認為女真皇帝有‘不仁之惡’,推辭未前往。宋寧宗嘉定十二年(1219年)夏天,宋寧宗派遣將領李全、彭義斌持詔書敦請我師尊赴臨安,我師尊認為南宋皇帝有‘失政之罪’,也推辭未前往。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農曆五月,成吉思汗派使者劉仲祿等人攜帶詔書前往山東邀請我師尊前往蒙古帝國相見,1219年農曆十二月,劉仲祿到達山東萊州昊天觀,奉命邀請我師尊前往蒙古帝國與成吉思汗會麵,我師尊說:‘我循天理而行,天使行處無敢違。’欣然同意前往。”

楊鵬舉在心裏冷笑道:“蒙古人欺我邊境,殺我同胞,掠我資源,這還成了天理了?”不過他到底沒有說出來,他微微一道:“就是因為聽說全真教濟世救人,我才來懇請張師叔。我相信張師叔已經明白我們的處境。既然掌門和鐵木真交好,我想孛魯也應該尊重全真教。我想讓師叔出麵,幫我勸勸孛魯,讓他放過我們。”

聽楊鵬舉如此一說,張鵬舉到是深感意外,他早就聽說這楊鵬舉天不怕地不怕,木華黎都不放在心上,還怕他兒子?

隻聽楊鵬舉又道:“當然不是為我,我山下還有近兩千人,我是擔心他們的處境。”

張鵬舉一聽,這才有點可能。他正要作答,隻聽有弟子來報,說是山下來了大批人馬。

張鵬舉神色大變,看了看楊鵬舉,原來這廝也是來和全真作對的。楊鵬舉也是一驚,他是吩咐過下麵的人不好輕舉妄動,可是他們都是綠林中人,難免會有人不聽話的。

那稟報的弟子又道:“來人打著泰山派的旗幟,正往山上衝。”

張鵬舉“哦”了一聲道:“泰山派自從‘泰山老叟’不明不白地死了之後,逮到誰就咬誰。聽說他的大徒弟‘泰山狼’莫世衝武功也達至臻,到是一個好手。走,我們去看看。楊幫主,你就在觀內休息。”

楊鵬舉哈哈笑道:“既然全真有難,我也是全真的人,所以就不能袖手旁觀,我也去看看。而且‘泰山老叟’是死在譚門的,與任何人無關。”

張鵬舉一愣道:“你怎麼知道?”

“我也是譚門中人告訴我的。”楊鵬舉黯然道,“我也沒有看到他本人的屍體。隻是聽譚門老幫主和執事說起過。”

“說了當沒有說。”張鵬舉搖頭道,“江湖中人誰不知道活要見人,死要見屍的道理?何況‘泰山老叟’的名頭是何等的響亮?一般人物那能傷得了他?不說了,我們還是先看看再作決斷。”

楊鵬舉想來也是,一個超一流的高手,說是死在譚門,沒有證據,還有他為什麼要去譚門?就算楊鵬舉知道他是為了“紫色凝冰”而死的,可是誰能作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