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1 / 1)

【評析】語言詭奇、句式短促的劉侗小題文。

劉侗還擅長以靈雋之思致,來寫說事說物的單句題,潔淨中含靜光遠致,可以駘宕心靈。《孽子》即是其代表作。

此文的題目取自《孟子》,該節經文為:

“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

《四書集注》中對這節經文的注釋說:

“孤臣,遠臣也;孽子,庶子,皆不得於君親而常有疢疾也。達,謂達於事理,即所謂德慧述知也。”

所謂“疢疾”,按朱熹的說法,“猶災患也”。孽子,古時男子常一夫多妻,非嫡妻之子叫做庶子,也叫孽子,地位卑賤。這節經文的意思是說:人之所以有道德、聰明、本領、才能,經常是由於他有災患。隻有那孤立之臣,庶孽之子,他們時常提高警惕,考慮患害也深,所以才通達事理。

此作前半部分剔發孽字的字麵,後半部分闡釋孽字的精義,而將獨字夾於其中敘寫,使得題旨得以全麵深入地闡發。

作者運用了反跌、正醒、側剔、倒煞等各種手法,如以“豈非臣固孤臣,而子又即孽子乎”側出子字;以“父兮生我,母兮鞠我,獨我子也乎哉”反跌出獨字等等,將題旨揭示闡發得淋漓盡致。

該文用語帶有濃重的劉侗特色。其用字奇險,如以“父母惡之,即家之妖孽”,“我生不辰,天作之孽也”來寫孽字,便與常人理解不一樣,所以有人稱此文“字字奇,字字快,字字險”(見《明文小題傳薪》該文評語)。

文章以孽為禍孽之孽,與傳注中所注庶子之意是相悖的。然而像《孽子》這種說事說物的單句題,與理題不同,在晚明時隻要義理無違,可按己意闡發。作者以靈雋之思致,揭示出理解孽子的新視角,使陳陳相因的義理別出新意,足以駘宕心靈,為八股文壇中之樂事,故受到王夫之的稱讚。王夫之說:“湯義仍(顯祖)、趙儕鶴(南星)、王謔庵(思任)所得在此,劉同人亦往往近之,餘皆不足比數”(王夫之:《夕堂永日緒論外編》第四十九則),便是從這個意義上說的。

劉侗的八股文由於喜用短而奇的句式,喜用“詭俊纖巧之詞”(《欽定四庫全書總目》卷七十七),故形成了筆勢峻促、鋒穎刻銳的風格,在晚明八股文壇獨樹一幟。